2012年2月18日星期六

信報 投資者日記 - 小市場大蘋果?

‧近日全球股市的焦點都放在希臘債務危機上,儘管希臘國會通過新方案,但雅典與其他歐羅區成員之見的嫌隙似乎愈來愈大。陳子豪在B6 頁的「市場一周」中談到希臘違約的可能性及影響。

‧在商場打滾,語言能力可能是成敗關鍵。這不是說懂得多少門外語,而是懂得如何使用語言技巧達到自己的目的。請看何華真在B8 頁的「中環醫企」專欄中為我們詳細解說。

‧相信很多人小時候都玩過萬花筒,一堆小小的顏色碎片變化出各種不同的圖案。江燕來在「有『橋』未為輸」專欄中說,我們也可透過萬花筒式思維──即不同角度的思考方式──來提高創造力。詳情請看B13頁。

2月17日,周五。時至今日,特區仍聲稱按「大市場小政府」原則辦事,前人laid down the principle,後人蕭規曹隨passed it on,不因政治環境經濟氣候而變。事實卻是,民粹主義早在本港社會生根,「派糖」先河既開,莫說中止,派少些也足引發遊行抗爭。資源有限此長彼消,中產不滿政府慷納稅人之慨,草根埋怨社會不公貧富兩極,唯一辦法是做大個「餅」,但講就易做就難。大是大非民生政經,留給有志之士發揮,老畢滿身銅臭,還是向錢看實際。

「一店獨大」影響生態

早兩日以〈蘋果每股值萬八?〉作引子,從這隻全球股王與大市和同業估值對比,推敲500美元一股的Apple孰「賤」孰「貴」。單以比較結果而論,老畢傾向相信蘋果現水平股價依然偏低,惟自上月底公布季度業績以來,蘋果股價以拋物線形態上升,最高時偏離50天移動平均線多達2.5個標準差,近兩個交易日顯著調整,一如跌在牛頓頭上那個具物理學歷史意義的蘋果,the law of gravity起作用而已。

獨立資產類別?

然而,老畢寫「萬八」一文,重點並非為蘋果推算「合理值」,而是指出以其接近5000億美元的「航母級」市值,股價升跌一兩個巴仙,涉及金額已足以把市場中任何一家中型企業整間吞下。「大市場小政府」在香港雖名存實亡,惟從股市角度看,以「小市場大蘋果」形容Apple「一店獨大」對美股的衝擊,誰曰不當?

對美股這種「生態變化」,本港投資者不宜以事不關己的態度視之;蘋果在科技世界中的霸氣若延伸至整個美國股市,最終發展至成也Apple敗也Apple,到那個時候,蘋果便不僅是一家「航母級」商業機構,該公司本身已可獨立成為一個資產類別(asset class),跟股票、債券、商品、黃金鼎足而立。

為證此說是否站得住腳,老畢這兩天對蘋果股價與美股三大指數走勢格外留神。個人的初步判斷是,說蘋果在美股尤其納指中力足左右市況,並不為過;可是,以「氣吞天下」四字描述蘋果對美股的影響力,卻未免言過其實。

「氣吞天下」言過其實

關於以上第一個論題,老畢的觀察是,標普500指數本周整體高於50天線股份比例(中線市寬),已從早前接近九成回落至不足八成,意味美股市底雖未明顯轉弱,但個別股份經過一輪急升後,大都須要回氣,一次像樣的調整正在醞釀。然而,三大指數周初照升如儀,跟中線市寬發出的訊號不無背馳之嫌,蘋果股價居高不下令指數欲跌未跌,從權重因素考量,應足以解釋這個現象的一部分。

踏入本周中段(周三),蘋果股價在先升3%的情況下單日轉向,且跌住嚟收,而三大指數同日出現年初以來最大的一天跌幅。從這三個交易日的走勢韻律來看,蘋果股價與指數相關性確實甚高,很易令投資者得出「大市跟蘋果走」的結論。

然而,不一樣的情況於翌日(周四)發生。這一天,蘋果股價開局即跌逾1%,惟三大指數不升不跌平穩開出,半小時後開始「踩油」,整個交易日頭也不回,收復上日失地有餘;反觀蘋果,intraday雖略見反彈,惟無力重上500美元水平,最終跌住嚟收。那等於說,大市這天跟蘋果「各行各路」,非但不跟蘋果走,看起來倒像蘋果被大市牽着走。

老畢此刻只能說,correlations≠causations,蘋果與美股的關係暫不宜妄下判斷。然而,投資者仍須時刻注意Apple的動態。2月15日,《華爾街日報》刊登了一幅設計精美資料齊全的「解構圖」,蘋果概況一目瞭然。以業務層面而論,有蘋果在內的標普500指數,去年第四季盈利按年增長6.6%;撇除蘋果,盈利增幅減半不止,僅2.8%!以市值衡量,納斯特100指數整體為2.8萬億美元,蘋果一家獨佔4750億美元,比重高達17%!

最怕停止「發育」

老畢想到的是,除非蘋果基於某些原因停止「發育」,否則即使市場一直只願意給該股10倍高一點的市盈率,只要公司盈利表現保持水準,股價拾級而上並非難事,蘋果左右美股的能力相應增強,不在話下。

假如市場調整思維,在估值上變得比目前進取,蘋果P/E因而跟競爭對手和基準指數看齊甚或尤有過之,「小市場大蘋果」這句話,到其時便不會再是虛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