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6日星期五

信報 投資者日記 - 投資 = risky business?

‧中國政府就成品油及天然氣定價機制進行改革,可望讓國內油氣價格與國際接軌;但燃料價格直接影響民生,即使鬆綁也不會一步到位。有見及此,現階段吸納估值合理的中石油(857)是否明智?研究部在B5頁詳盡分析。

‧內地股市首日「開門黑」,若然1 月份報跌,則全年表現也凶多吉少。鐘林在B5 頁「中國股市」指出,A 股雖然還沒有死,但得了癌症,以致病入膏肓。他更大膽預言,滬指長期而言或再見998 點!

‧每逢元旦,首個度歲的主要國家必定是紐西蘭;同樣道理,看全球經濟形勢,就要看看美國樓市這個復蘇先鋒。羅家聰在B13 頁「一名經人」綜觀拖欠收樓、建屋、樓價及空置率等數據,推測美國地產熊市已進入下半場。

1月5日,周四。「商品大王」羅傑斯建議Long歐羅Short黃金,結果落筆打三更,金價於千六美元企穩,歐羅卻弱過「藥煲」,執筆時已跌穿1.28美元水平,創出2010年9月以來新低。睇情形,歐羅「空軍」意猶未盡得勢不饒人,在挾淡倉潮出現前,羅傑斯的歐羅長倉恐怕已率先給「震散」。

希臘違約風險升溫

踏入2012年,《天與地》曲終人散、《那些年》只成追憶,唯一不變的是歐羅區殘局不知如何收拾。希臘無秩序違約之說甚囂塵上,雅典政府跟「三巨頭」(歐盟、IMF、歐洲央行)一旦傾唔掂數,第二筆金額逾千億歐羅的經援無法如期發放,希臘違約風險便極高。上網一窺希臘年初連串重要事項,「三巨頭」代表本月16日將出訪雅典,檢討希臘經濟和財政狀況,向當局施壓逼其在緊縮措施上加一把勁,在所難免。問題是,希臘4月便要舉行大選,政府若照足「三巨頭」吩咐,大降公私部門薪津福利,群情洶湧勢在必然,選情不利不在話下。然而,對「三巨頭」壓力敷衍了事,經援談判拉倒,希臘今年3月底到期贖回的債券便難逃違約厄運,恐慌擴散境況堪虞。《華爾街日報》周四報道,希臘總理已發出警告,該國與「三巨頭」月底談判倘失敗收場,第二筆經援最終泡湯,希臘無秩序違約最快將於3月發生。

歐羅區衰開有條路,希臘危情再現之餘,法國賣債也未獲足額認購,十年期國債相對德債息差在短短一周內從100點子擴闊至149點子,升幅近五成,而被視為歐債「恐慌指標」的意大利十年期債息亦重上7厘水平,該國主要錢莊UniCredit以大折讓價供股,計劃集資75億歐羅,參與包銷的銀行雖多得出乎意料,惟「基礎股東」(cornerstone shareholders)卻似乎不為所動,寧可將供股權沽掉也不跟銀行同舟共濟,難怪UniCredit股價連續兩天跌至七個一皮,深深拖累歐洲金融板塊。港股在歐債風雲再起、A股持續尋底下尚能靠穩,已算有所交代。然而,希臘能否避過違約,農曆年前後便有眉目,投資者須作好risk off準備。

Risk On?Risk Off?

講開risk off,金融海嘯歐債危機令投資世界生態徹底改變,昔日勤做功課,朝刨業績晚看估值的投資者,驚覺基礎分析不合時宜多此一舉;在愈來愈多人眼中,投資變成風險與避險的循環交替,宏觀環境改善、大國央行救市,投資者便買入屬性相類關連性高的risky assets(股票商品外幣);危機惡化、信貸緊縮變本加厲,資金即一窩蜂湧進美元美債日圓避難。不少大行看準此一市場「新常態」,推出Risk On/Risk Off指數,追蹤相關資產表現。部分投資銀行眼見機不可失,索性連「賭具」亦一併提供,讓投資者在risk on、risk off中乘風破浪,像買大細一樣賭個不亦樂乎。

去年底,瑞銀就覷準時機,推出按「風險資產」和「避險天堂」歸類的交易所買賣票據(ETN),前者在紐交所的編號為ONN,後者編號則為OFF,risk on、risk off悉隨尊便。

然而,這種產品背後的假設是,風險資產升時齊升跌時齊跌(避險資產亦一樣),既然如此,購入追蹤單項風險資產的交易所買賣基金(ETF),較之能源、股票、農產品、基本金屬一手抓,回報即使不勝亦應相差無幾,何須貪多務得?一旦避險情緒升溫,市場上亦早有美債美滙ETF供投資者選擇,而聲稱在跌市中能逆向「複製」回報(資產價格跌多少,ETF便升多少)的inverse ETF,貨不對辦效率奇低者多不勝數,又要避險又貪得無厭,小心偷雞唔到蝕把米。

歐羅美股相關性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2010和2011年,歐羅兌美元滙價(EUR/USD)跟美股標普500指數(SPX)的正向相關性(positive correlation),沒有十足亦有八九成,基於EUR/USD與SPX大部分時間同上同落,歐羅兌美元滙價遂成投資市場上一個極重要的risk on/risk off指標。然而,自歐洲央行上月推出三年期再融資操作(LTRO)以來,EUR/USD跟SPX的相關性便大大走樣,兩者背馳屢見不鮮,反而熱門利差交易(carry trade)貨幣如澳元,與美股仍能維持亦步亦趨的走勢【圖】。

EUR/USD跟美股不再同步上落,而此勢起於歐洲央行推出LTRO之後,老畢相信,那是由於市場認為LTRO對紓緩區內銀行資金短絀有利,減低美股對歐債危機的憂慮,惟風險只是由金融機構轉移至歐洲央行,並不意味風險消失,從老畢昨天提及的歐美央行資產負債表規模消長,此情此景可見一斑。

歐羅作為risk on/risk off指標是否仍然有效,有必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羅家聰 - 信報專欄 一名經人 - 美樓跌進下半場 揭示全球新風向

去年去槓桿下,金融、地產兩大槓桿行業首當其衝。跌市,就算大跌亦未算難捱,起碼大跌意味見底,牛市重臨。最難捱是跌幅不大但陰乾漫長,成交勁縮,不單本港,就是中美外圍的股樓二市,同樣買賣兩閒、有價無市。此乃槓桿行業從業員最難過時。

是故新年伊始,縱有末日、大凶預言在前,人們仍皆傾向看好的一邊,高唱今年復蘇;從證券界一致預期恒指今年將先低後高見兩萬以上、地產界預期樓市春節後回升可見,他們雖然心照這與目前客觀環境根本不符,但畢竟餓市過久也難免產生「升市蜃樓」。

數十年來,美國這經濟龍頭都在帶領全球經濟大市,即使金融海嘯亦無改變此象。究其原因,是美國對全球的產業及資金(包括美元、美債)滲透力實在驚人。零息QE將資金趕往東移,紅海(東經38度)以東包括中東、中亞、亞太地區受惠資金流入,形成資產泡沫,股樓皆升。瘋狂起樓尤其摩天大廈,GDP增長一定快的。

這種泡沫,見諸金融地產也見諸實體經濟。被此假象蒙蔽而迷信新興市場概念者,去年已得教訓。加之新興樓市泡沫剛爆,真正復蘇未必是今周期的事。看來今趟復蘇龍頭,仍在美國。

曾指美國經濟領先指標,繼領先四至六季的孳息曲線後,到領先兩、三季的樓市,接着是領先一、兩季的股市及ECRI。孳息曲線早被扭曲操作,玩殘廢了。最領先的,只剩樓市。然而,領先指標雖快但易出錯,要作確認便需要多屬基本因素的滯後指標。

另外,綜覽基本因素,也可窺探美國樓價以至經濟在本逆轉周期後真正見底機會多大。

樓災風眼已掠過

記得沙士後本港樓價見底時,負資產數字是最劣的,可見一旦去到「銀主」這步,最後的了。美國一樣,在供樓拖欠(delinquency)不果後,結局有三個層次:先被收樓(real estate owned, REO),繼而是斷供(foreclosure)或破產(bankruptcy)。

後兩者的最大分別在於斷供後仍可被追債,但破產後則受保護;固然,宣布破產的後遺症較多。觀圖所見,較壞結局的斷供、破產比率仍在上升,但「較佳」結局的收樓,則早於上次樓價回落時已見頂【圖1】。這予我們理由推斷,樓市的熊市應近或已踏入下半場了。

從破產的分項數字亦見,無論下等的次按、中等的Alt-A及上等的優按,皆在上升【圖2】;但次按的收樓比率近年大跌,可見樓災風眼已過。這可從另一套數據印證。

收樓之前通常是拖欠,從彭博及按揭銀行家協會(Mortgage Bankers Association, MBA)兩套獨立數據皆見,近兩年來拖欠一直改善【圖3】。即使上述彭博數據指斷供上升,但MBA的卻見比率平穩。畢竟兩套數據抽樣、算法各異,這裏不必深究分歧原因。

何解?只要聚焦優按的斷供比率,即見這兩套數據皆呈回落趨勢【圖4,實線】;斷供升的都是次按。另以定息、浮息按揭劃分亦見,定按斷供比率自去年似有見頂迹象【圖5,實線】;浮息按揭斷供亦僅次按在升,優按早見改善。這些無疑都是好兆頭。

兆頭好壞也可從滯後指標中的領先部分窺探。斷供、破產前收樓,再之前是拖欠。觀圖所見,拖欠一至三個月的比率皆跌【圖6】。最重要是,短期拖欠並無呈現升勢;短的不升,中、長期的自會受控。別奢望比率會一下子跌到樓市最佳的2006年水平,以目前回落了升幅的一半(即約過去數年的中間位)看來,熊市也應近或達下半場。

現樓銷售露造底迹象

固然,不是樓價跌就等於見底;另一重要因素是民間恢復購買能力。負擔比率就是量度這兩供求方面的指標。趨勢可見,美國人過去幾年的購屋能力事實上在反覆上升,以100為中位收入剛夠買中價屋來定義指數,目前近200水平意味購買力是剛夠的一倍【圖7】。

另一反映供求缺口的指標是空置率。觀圖亦見,數字自2009年見頂回落至今【圖8】。出租空置率跌得比自住的明顯,反映投資或投機盤的改善較用家盤為明顯,而前者往往較後者能推高樓價。所謂見微知著,讀者由此可知細看數據分項之重要。

看了這麼多滯後指標,我們應更有信心得出樓市熊市已近或進下半場。幾時轉角?那便要回到領先指標了。最領先的,理論上是建樓,之後才到售樓。建樓的兩大指標,是建築許可及新屋動工。不難發現,兩個數字過去一年似呈上升趨勢【圖9,紅黃二線】。至於領先經濟半年以上的現樓銷售,其實也顯見造底迹象,只有新屋銷售仍然低迷。

固然,這些建屋、售樓指標雖似造底,未必很快大升,甚或再會續跌。然而,對於擅觀圖者,愈跌愈慢是見底徵兆,這與上述各圖的斷供、拖欠愈升愈慢是一脈相承的。

照數時差,如果這些指標真已造底,美國經濟有望今年開始造底,儘管未知何時回升。如是看來,道指去年10月初穿10500點的一次,或許已是美股在打底期的第一個底。

最後看看樓市的主角──樓價【圖10】。美國月度的樓價指數,綜合計的有兩個,一、二手樓則各一個。由2006年高位到去年低位計算,官方的聯邦住屋融資機構指數(Federal Housing Finance Agency, FHFA)剛剛累跌兩成;而由樓市權威學者Karl Case與泡沫專家Robert Shiller聯同標普(Case-Shiller/S&P)共同編制的指數較多人參考,五年間高低跌去三分之一;全國房產經紀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Realtors, NAR)的現樓價格跌幅相約;至於普查局(Census Bureau)的新屋樓價則高低累跌兩成二。

量升或只因需求作崇

換言之,美國樓價普遍累跌僅兩成至三分之一,比起不少其他「樓熊」算是溫和。

比較圖九圖十亦見,二手的現樓價「肯跌」,但一手的新屋價反而逆市升,故以銷量計,現樓賣得比新屋好。這亦教曉我們要留意一點:圖九的現樓銷售之所以理想,或許只是需求效應(Law of Demand)作崇。

如果量升純因價跌,即僅價量系統內(endogenous)的事而非由外在(exogenous)經濟因素帶動的話,現階段便難以斷言樓價將近見底。

雖說圖十也呈愈跌愈慢之勢、樓價跌市半場已過幾可肯定,但跌得慢可會跌得長;一如本港上次樓跌,急跌一年(1997:10─1998:10),慢跌卻逾四年(1998:12─2003:7)。圖十所見,2010年下半年會否已開始了一較長的慢跌期呢?答不到了,建樓指標雖可提供領先性的線索,但單靠局部的樓市供求回復平衡未夠,若整體經濟供求未能配合,樓價縱將見底也只能低迷,難以快速回升;一如1978至82年的美股,見底但不升。

為何一開年就大篇幅探討大多數讀者不大可能買的美國樓市呢?每逢元旦,紐西蘭是首個過年的國家;美國樓市與環球復蘇,彷彿就是紐西蘭與全球踏入元旦,之間似無關係,但卻甚具啓示。

觀乎紅海以東的中東、亞洲還有這麼多的摩天大廈,以事論事,復蘇先鋒顯然不在這邊。須知環球的經濟及股市周期(即上落),至目前這分鐘為止,依然緊繫美國。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為美國樓市尋底,還不過是為大多數資產摸底?

交通銀行香港分行市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