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7日星期三

信報 投資者日記 - 中國前路艱 股海精明眼

‧內地證監會強推垃圾債,無非為了做大屬其管轄地盤的交易所債券市場。但考慮到內地債市從未經歷違約事件,加上參與者多屬金融國企,當局哪來願意追求高收益又敢於承擔風險的機構投資人撐場?詳見B5頁「中國股市」。

‧學投資必先學會盡量不賠本,以電視、電台、報紙、網上討論區的「明燈」作為反面教材,認清財經評論的似是而非甚至口是心非,不失為自我警惕的好方法。費高在B7 頁「股海One Piece」介紹幾種「成燈之路」的招式。

‧正如倚賴咖啡提神,不僅天天要飲而且份量日增一樣;LTRO 只會令銀行業愈來愈倚賴央行扶持。筆銘在B12 頁「筆聞集」提醒大家,趁派對未結束前即管好好享受當前的升市,但卻要看準門口,準備好隨時逃走。

3月6日,周二。中國放棄「保八」,港股即時有反應,在1270億元「天量」成交下,恒指劇挫459點(2.16%);扣除美國國際集團(AIG)配售友邦(1299)股份上板因素,大市全日成交仍達804億元,遠超周一水平。

話變就變一驚就亂

港股於大成交下失守250天牛熊分界線,足證內地不再(無力?)盲目追求高增長,在股市的效應是未見其利先見其害,重整經濟結構、逐漸提高內需消費在GDP中的比重,力求發展均衡全面,這些年來大家聽得多了,惟當真在政策層面推動執行,從理論走向實踐,對經濟和資產市場的中短期衝擊,在港股這一「震」中,投資者已可窺一斑。

不少炒客以為內地調整經濟結構,中央必有措施配合,於是在兩會前搶先買入可望受惠於政策改弦更張的股份。然而,市場情緒話變就變,中國增長目標由「八」轉「七」,歐美領先指標(採購經理指數、鐵路處貨水平,諸如此類)勢頭不妙,加上央行「放水」刺激效用逐步淡褪,中國「唔掂」全球遭殃的憂懼,開始在投資者腦海中浮現。一驚就亂,股民已管不了哪些板塊將成為中國經濟「再平衡」的贏家,久違了的all-or-nothing days(八成或以上股份齊升/齊跌),近日又有死灰復燃之兆。

中國經濟轉型,並非家電下鄉或消費補貼一類細微末節足以為功,要改變對固定資產投資的過度依賴(內地投資對GDP比率目前高達49%,在彭博跟進的一百七十個國家中高踞第四位,較亞洲區內的印度、南韓、台灣遠有過之,跟消費佔GDP達七成的美國相比,內地對投資依賴之深,更加彰彰明甚【圖1】),中國必須在不同經濟環節中實現此消彼長,結果不外有三:①消費與投資兩者皆增,但消費增長「跑贏」投資,內地經濟在整體發展穩中偏快下趨於均衡,實現win-win雙贏之局,保「八」還是保「七」已無關宏旨;②消費不見長足進展,惟固定資產投資卻出現倒退,中國經濟雖亦可在此消彼長中趨於均衡,但這主要拜投資今非昔比而非消費強勁所賜,中國經濟能否避過硬着陸,不無懸念;③投資與消費兩者皆縮,惟固定資產投資下滑勢頭遠在消費減速之上,經濟「再平衡」透過投資崩潰促成,對中國以至全球經濟衝擊之大,不言而喻。

在上述三個「情景」中,第一個當然眾所樂見。然而,要達到win-win雙贏,投資放緩遺下的缺口,必須由消費增長充分補足,這得靠內地人均收入大幅上升、利率加速市場化不再向大型國企利益傾斜、人民幣國際化不虞遇上重大阻滯,過程快慢進展緩急,沒有人說得準。

此長彼消吉凶難料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中國經濟轉型之路絕不好走,涉及不足為外人道的利益再分配和錯綜複雜的國內外政經因素,並非單純的此長彼消一退一進,在GDP「組件」中左調右撥那麼簡單。

大時代中的大棋局,留待高人拆解,還是談股論市實際。恒指周二「大插水」,當中以一眾對經濟盛衰敏感的「周期股」(cyclicals)災情最嚴重,金屬、航運、水泥、內房以至被視為可在內地經濟轉型中「跑出」的家電股,全線下滑無一幸免。

從美股去年9、10月見底以來的市況觀察,周期股如物料、工業,是最先跌完並帶頭反彈的一批股份。

周期板塊敗象早呈

此等板塊於央行「放水」中例必成為最大得益者,在美股去秋見底回升中亦不例外【圖2】。然而,令老畢大感意外的是,歐洲央行推出兩輪長期再融資操作(LTRO)前後,物料、工業兩大板塊僅短暫跑贏標普500指數,很快便呈現有心無力後勁不繼之象;到了上月,工業、物料股落後大市更加明顯【圖3】。

歐洲央行兩輪LTRO合共釋出逾萬億歐羅,但在央行開水喉中理應受惠最深的板塊應強不強,「放水」刺激股市之效,實非想像般猛烈。

中國放棄「保八」、經濟轉型任重道遠前路崎嶇,或許早就蓋過QE、LTRO等「K仔」製造出來的幻覺;從資金泛濫港美周期股「炒不起」可見,股海中「精明眼」大有人在。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