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13日星期五

信報 投資者日記 - 一個金蘋果勝過三隻爛歐豬的啟示

‧中央嚴控樓市政策未見手軟,有論者更揚言一線城市的樓價要跌六成以上。雖則內房公司積壓存貨以千億元人民幣計,但總體業績依然不錯,去年末季更錄得純利大升。鐘林在B5 頁「中國股市」揭開內房業績亮麗之謎。

‧人要好好保養才能延緩衰老,經濟也一樣。環顧世界各國過去60 年的經濟表現,GDP 人均增長持續上升的只有新加坡及卡塔爾,澳洲、美國及挪威等也經得起時間考驗。香港經濟如何持續發展?羅家聰在B15頁「一名經人」向外國取經。

‧亞洲股市今年首季不僅表現突出,包括內地等個別股市估值更低於平均水平。不過正所謂便宜莫貪,中央放寬調控短期內無法實現,結構工資通脹亦令企業難以透過削減成本刺激利潤,亞股後市實難樂觀。詳見B16 頁「LEX」。

4月12日,周四。世界真的變了,變得面目全非。曾幾何時,手機是北歐雙雄諾基亞和愛立信的天下;時至今日,有人預測,全世界每一部手機都是iPhone指日可待。老畢問過一些非「果迷」朋友對此預測有何看法,令我頗感意外的是,竟無一人認為說此話者大言不慚目空一切,反而對每部手機都是iPhone這一天尚未降臨感到奇怪者比比皆是。這絕非嚴謹的科學化「民調」,惟今時今日科技產品用戶的心態,於此可見。

蘋果雖獨步天下罕逢敵手,可仍未至於隻手遮天到這等地步。然而,對手的窘態,的確大大地助長了蘋果的志氣。新力一再向上修訂虧損預測、裁員浪接浪停不了。看着這家以營業額計仍是消費電子業巨人的公司四面楚歌內外交困,真的很難想像它有過盛田(昭夫)帝國和出井(申之)王朝的光輝歲月;難道新力就像晚清,走上了道光、咸豐甚至光緒之路?

跑贏諾基亞38條街

諾基亞又如何?才兩個月前,CEO伊諾普(Stephen Elop)信誓旦旦,當着環球同業面前揚言,隨着與微軟合作開發的智能手機Lumia熱賣熱銷,集團已步出困境否極泰來。言猶在耳,諾基亞本周即自打嘴巴,公布今年首季手機業務「意外」地錄得營運虧損,預料次季仍難翻身。說到低檔價廉的型號,諾基亞在內地又怎夠山寨機鬥,其他新興市場競爭亦不比中國小,諾基亞毫無優勢可言。這一點,從集團上季低檔手機銷售額按年劇跌三分一,足可看個一清二楚,難怪不少著名電訊業分析師不約而同地認為,諾基亞應速售低檔手機業務,集中人力物力財力開拓智能產品,免得資源用在不適當的地方,吃力不討好事小,拖累可以做得更好、對諾基亞翻身舉足輕重的業務事大。

友報一位行家,日前在其專欄中以蘋果跑贏新力二十九條街來形容兩者市值的巨大差距。這就好比奧運四乘一百個人四式泳賽,美國「新水怪」菲比斯已游到背蛙蝶摺四式中的最後一式「摺」,輕輕鬆鬆直趨終點。排在六七線起步、實力較弱的對手,第三式「蝶」尚未游完。如果菲比斯是蘋果、新力是六七線起步的對手,那麼諾基亞便是再次一皮、排在第八線起起步的泳手。「新水怪」已在作最後衝刺,這傢伙仍在「四腳爬爬」,蛙式還未翻身轉塘,諾基亞跟蘋果的距離,自然不止二十九條街。

諾基亞公布首季業績後,股價應聲下瀉15%,執筆時跌勢未止,短短兩個交易日已唔見近二成。自蘋果於2007年推出iPhone以來,諾基亞市值從700億歐羅狂跌至目前的122億歐羅。老畢粗略一算,122億歐羅折合美元約160億,蘋果市值目前約6000億美元,大大話話跑贏諾基亞三十七八條街。

彭博通訊社4月10日出了一圖,顯示以當天收市價計算,蘋果市值(5860億美元)相當於西班牙、葡萄牙、希臘三隻「歐豬」所有上市公司的市值總和【圖】。這本非什麼驚人發現,不過以另一角度彰顯蘋果如何氣吞天下,跟不久前廣見於媒體的蘋果市值較美國整體零售板塊還要大,異曲同工。然而,「金蘋果」與「爛歐豬」的對比,卻有一個別的比較所無之處,值得一談。

西葡希三「豬」中,希臘股市過去兩年劇挫七成,跌幅最大;葡萄牙和西班牙分別下挫37%和36%。

市值與盈利相符

在iPhone 2007年面世時,三國上市企業加起來較蘋果市值高出約十倍;五年後的今天,蘋果一家公司已抵得上三國所有上市企業的總和。這既因Apple股價期間大漲七八倍,但亦拜西葡希三國股市大幅下跌、上市公司總市值五年間蒸發近萬億美元所賜。

然而,必須看到的是,三「豬」上市企業過去一年純利總和僅320億美元,蘋果一家公司所賺便達330億美元,超過三國數以百計企業加起來的盈利總額。那等於說,西葡希股市滑落而企業盈利萎縮,蘋果股價節節上揚惟盈利亦步亦趨,一個金蘋果勝過三隻爛歐豬,並非不合情理。

科技巨企如公用股

目睹新力、諾基亞等過氣科技明星相繼沒落,蘋果卻一再「發育」,跟其「年資」大不相稱,老畢想到的是,蘋果起飛前,科技世界屬Wintel天下,微軟、英特爾的商業夥伴是IBM、Dell、HP等科技巨企。此等公司面向企業客戶而非消費者,它們不靠賣機賺錢,IBM早就把無利可圖的個人電腦業務轉讓給中國的聯想集團(992);即使不將低毛利業務出售,真正賺錢的也是以企業為對象的售後服務,只要sell得掂這班大客,Wintel世代的科技企業便能立足於市場。在這種商業環境中,諸如Facebook剛以10億美元收購的instagram等只有十個八個員工的獨立軟件或apps發展商,即使創意無限,亦有大展拳腳的空間。

在蘋果的「平台」上,獨立apps發展商既有發揮創意的餘地,還因為收費/分賬模式的確立而在這個平台上發展出一盤生意,與蘋果的關係自然如魚得水。

今天的IBM、Dell和HP的股票不是不值得買,但投資者應以揸公用股的心態持有此等科技巨企,畢竟它們的高增長期早已一去不返;至於the law of large numbers何時才會在蘋果身上起作用,「果迷」的答案也許是:到每一部手機都是iPhone那天才說吧。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