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26日星期六

信報 投資者日記 - 內銀問和尚借梳

‧意馬收購喜羊羊,中環圈稱為羊馬合一。媒體與金融皆是正行偏門,馬羊單獨騎之,尚且要費盡九牛之力,更何況二物同騎?羊馬合體雖是Phollywood,只可惜梁伯韜不夠「風」也不夠瘋,只好辭官歸故里收租。詳見B10 頁「中環醫企」。

‧儘管日本經濟持續不景,負債佔GDP 比例更冠絕主要經濟體,但多得外國投資者及國內金融機構鼎力支持,日債不乏需求,孳息持續走低。日債後市表現如何?陳子豪認為將取決於滙率及政策方向。詳見B14頁「市場一周」。

‧智能手機及平板電腦大行其道,管理人應好好利用這些「電子書童」隨時隨地開卷有益,給腦袋維他命「思」。江燕來在B15 頁「有『橋』未為輸」推介心水著作,由商管到哲學,由淺白到艱澀,任君選擇。

5月25日,周五。中國的經濟數據,愈看愈令人心寒。繼4月份進出口、零售、工業生產反映內地增長每下愈況後,滙豐本周發表的本月採購經理指數(PMI)初值只有48.7,非但低於4月份49.3的終值水平,且連續七個月處於50盛衰分界線之下,意味內地製造業收縮勢頭只有惡化沒有改善。

滙豐公布的PMI指數與官方數字常有出入,主要由於滙豐統計側重私營環節中小企,而且不包括採礦、發電等大型工業;政府調查則向國企傾斜,跟前者取證樣本有別。然而,作為一項領先指標,滙豐PMI非但為5月份內地工業生產、固定資產投資等重要數據提供了有用的線索,從最近內銀新增貸款走勢來看,兩個PMI報告背馳的現象未必能維持太久,而官方統計跟滙豐調查看齊的可能性,應高於滙豐數字向官方數據靠攏的機會。

全年新增貸款難達標

內銀新增貸款發出什麼訊息?彭博本周發表的獨家報道,揭示了建、農、工、中四大銀行貸款需求劇減,大有可能導致中國今年全年新增貸款七年來首度無法達標的風險。中國政府並未為2012年貸款增長定下明確的官方目標,亦沒有「明碼實價」替個別銀行釐訂信貸「配額」,但按照坊間估算,全年新增貸款目標範圍在8萬億至8.5萬億元(人民幣.下同)之間。

有數得計,4月份新增信貸只有6818億元,較3月份大減33%;本月情況更差,彭博引述知情人士透露,佔銀行總貸款約40%的「四大」,迄5月20日僅放出資金340億元,即使在餘下十天八天透過貼現票據等短期融資工具「篤數」(4月新增信貸已有多達三分一拜貼現票據所賜),也難掩貸款需求「弱過藥煲」的事實。

不難想像,一連兩個月新增貸款遠離目標,即使今年餘下日子月月達標,全年亦沒有可能不低於8萬億元的水平。更何況,國企信貸需求不振,內銀寄望中小企取而代之,惟世界難撈生意難做,從本報研究部早前探討過的中國企業盈利表現觀之,金融與非金融機構利潤卻在倒退,某些板塊逆轉勢頭之猛,比2008年金融海嘯有過之而無不及。銀行把多做生意的希望寄託在中小企身上,跟問和尚借梳何異之有?

值得一提的是,美資行Jefferies首席環球股票策略師Sean Darby把較難「做手腳」、水分較少的三項內地經濟指標併埋一碟,按等值權重編製出一個指數,將之與滬深300指數像跑馬一樣,放在一起「拍跳」。結果發現,由三項指標——電力消耗量、鐵路貨運量、貸款增長——構成的指數,目前離2009年初低位不遠,但股市投資者對內地增長前景仍不失憧憬,滬深300指數表現較實體經濟樂觀【圖1】。

人幣成美大選議題

然而,除非內地再次不顧後果大開水喉,否則刺激經濟便只能靠基建項目提前上馬一類權宜之計,又或在通脹逐漸受控下,於擴大了的雙向波動區間所容許的範圍內讓人民幣滙率走軟,以支持出口。可是,基建提前上馬不足以使內地GDP像一些經濟學家期望般,次季見底三季反彈;對人民幣貶值壓力眼開眼閉遇上美國大選,政客肯定不會放過「棒打中國」的良機,頃全力斥責北京操控滙率。羅姆尼在人民幣問題上借題發揮,奧巴馬會甘於蝕章嗎?

股息vs債息

記得1979年美國《商業周刊》以〈股票之死〉(The Death of Equities)為封面故事,不出數年,卻迎來長達十八年的大牛市。不少人因而覺得,大眾傳媒無嘢叻,作為嘜頂摸底的相反指標,卻堪稱最佳明燈。《金融時報》本周亦有一篇標題相似的文章,引起不少專家竊竊私語,難掩興奮之情。

《金時》會不會像二十世紀的《商周》那樣,做了千禧年的「股市明燈」,老畢唔識答。然而,債券就肯定貴得交關。德國十年期債息跌破1.5厘,美債孳息亦逼近2008年海嘯低位。除非你有不揸美德債券唔得的理由,否則我睇唔到為何要爭位替兩國政府融資。

【圖2】顯示標普500指數成分股股息率跟美國十年期國債孳息比較,眼下有271隻股票、即超過半數股息回報勝於美國十年期國債,大家不妨參考。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