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間討論歐債危機如何了局,辦法不外乎兩個,要麼希臘恢復德拉克馬,要麼歐盟力保希臘會籍,避免觸發骨牌式退歐效應;卻其實還有第三個更可取的方法。B1 頁John Mauldin 專欄「跳出思維定式」為歐羅另覓出路。
‧歐洲金融機構的違約掉期指數過去三個月持續抽升,包括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等經濟數據則頹勢畢露,在在顯示歐債危機正在惡化。研究部在B5 頁檢視多項歐洲指標,預言央行救市行動如箭在弦。
‧羅耕上月估計,伴隨近日跌市而來的「恐慌期」到了今天理應結束,但市場至今仍未驚完,莫非要像2008 年一役驚足八周?羅耕在B15 頁「財經DNA」再以拼圖分析當前形勢。
6月6日,周三。同一番話出自不同人之口,效果可以有天壤之別。上周五,美國發表了一份不成話的就業報告,金股走勢背道而馳。老畢當時在想,金價一下子抽升半成若是拜市場相信QE3箭在弦上所賜,那麼股市斷無理由一蹶不振毫無反應。
說到底,過去數月跟美債孳息背馳最明顯的並非黃金而是股市,意味股民對央行印鈔的憧憬甚於金甲蟲。然則,何以美國就業報告發表後卻風水輪流轉,數據愈爛金價愈彈,股市卻跟足債息「插水」,十足十risk off格局?
風險資產「上電」
答案,終於在本周揭盅:股市原來在等一個人開金口。這個人不是貝南奇,而是貝公的「御用打手」、給美國媒體冠以Fedwire外號的《華爾街日報》記者Jon Hilsenrath。由此君執筆的報道,內容永遠次要,文章署名才是重點。換句話說,只要Hilsenrath不是明確否定QE3,不管他寫什麼,讀者(市場)都會解讀為貝南奇借Hilsenrath「隔體傳功」,向市場發出QE3事在必行的訊息。Hilsenrath金口既開,風險資產即時「上電」,興奮莫名。
美國就業報告以至環球製造業數據已清楚說明,單靠貨幣政策不足以對實體經濟產生長久支持。再說,債息已低無可低,老畢總不信,美國十年期債息由1.5厘降至1厘甚至0,經濟便能起死回生。從過去兩個月長息跌勢可見,聯儲局在金融海嘯後動用過萬億美元亦無法達到的政策效果,市場恐慌情緒於極短時間內便能「一步到位」,美債孳息創出歷史新低。然而,企業、消費者會因息低而改變對經濟的審慎態度,擴張業務舉債消費嗎?
QE看港股
不過,無可否認,央行踏上量寬之路,股市、商品以至貴金屬已無QE不歡。從美國兩輪大規模購債和歐洲央行兩次長期再融資操作(LTRO)與股市的關連性,足以把兩者關係反映得一清二楚。從【圖1】可見,自聯局推出QE1以來,恒生指數升美國十年期債息亦升,意味聯儲局不停買債未有令孳息下跌(債價上升),QE壓低債息的效果並不明顯(當然投資者不可能知道沒有QE債息會否升至更高水平),惟股市(這裏以恒指顯示)於QE期間拾級而上。由此可見,QE的真正效用體現在刺激投資者的風險胃納,資金由債市流向股市,是故恒指升債息亦升。
量寬對風險胃納的鼓舞作用,QE2相對QE1已見減弱,及至歐洲央行推出人稱「後門量寬」(backdoor QE)的兩輪LTRO,恒指對去年12月進行的第一輪反應尚算不俗,但次輪於2月29日登場,恒指卻早成強弩之末,比4月初才開始調整的美股,足足早了一個月見頂;跟美股相比,港股在這輪避險潮更早跟隨美國債息回落。
量寬對股市的刺激效用雖有一輪不如一輪之象,惟從【圖1】可見,有QE或LTRO的日子,股市總有三幾個月炒;量寬一停,股市便活像洩了氣的皮球,吹極不脹。當前情況是,LTRO效力已散,聯儲局沽短債購長債的「扭曲操作」(OT),一則並非真正的量化寬鬆(央行資產負債表規模不變);二則買長債的錢來自沽短債所得,OT本月底結束後能否再續,視乎聯儲局資產組合內還剩下多少短債,進行起來有一定技術困難。
問題是,Hilsenrath「重出江湖」,市場對通過LSAP(大規模購債計劃)進行的QE3已產生莫大憧憬,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本月19至20日兩天會議若只作出延續「扭曲操作」而非印鈔購債的決定,恐怕無法滿足QE癮上了腦的市場,投資者一旦大失所望,股市急挫的可能性不容抹煞。
美滙美股「臨界點」
有心炒作美國新一輪量寬者,必須提防6月20日「中空寶」,在股市因聯儲局扣起QE3這張牌而大跌中吃眼前虧。從另一角度看,股市這一跌倘若真的出現,QE3千呼萬喚始出來的機會將大增。
聯儲局第三輪量寬的「臨界點」在哪裏?美資證券行Jefferies著名策略師David Zervos為大家提供了兩個「冧巴」:①美滙指數(DXY)升至86/88水平【圖2】;②標普500指數跌至1200/1225點。Zervos補充一句,只要美滙/美股於上述範圍滙聚,聯儲局便會把什麼PCE、U-rate等實體經濟指標一股腦兒拋到九霄雲外,全速開動印鈔機救市!

隨着藍籌逐步除淨,期指超大低水現象消失,6月以來低水的情況收窄,預示淡友在今個6月都留有一手,不敢一味獨沽,主因是歐洲變局微妙,變化可以很極端。
歐洲央行維持利率不變,G7會議未有提出具體方案,不是意外,歐元區內都未有團結一致的計劃出台前,外人只能指手劃腳光着急。眼看歐元區政治領導在這問題上走鋼綫,步步驚心,結局「天與地」落差,似乎沒有中間方案。
反彈阻力18600至19000
6月份期指低水昨報25.53點,公平價值應為低水86.53點,市價較理論價反而為高,較5月份實質低水動輒百多點略不同。6月以來四個交易日,大市之沽空比率分別為10%、11%、9%及8%。兩者均顯示淡友之沽空活動收斂。恒指及國指RSI均有「底背馳」現象,配合出現技術性反彈,恒指昨收報18520,升1.43%。惟國指反彈勢則較為薄弱,收9438,升0.43%,反映升勢未算全面。港股似乎還未到絕地反擊時,技術上,10天綫18600以至19000是關鍵的反彈阻力區,只有在歐債問題有戲劇式向好變化,才能突破此阻力區。
地產股回落風險仍在
說回微觀升勢未全面,恒指昨反彈主要為本港地產股驅動。不知是否恒地(00012)主席李兆基發言「買地產股好過買樓」的刺激作用,恒地昨升4.9%、新世界發展(00017)更升6.1%、九倉(00004)漲3.1%及信置(00083)漲4%。升勢雖佳,但市場意見還分歧,美銀美林以估值論認為地產股抵買,但麥格理就發表報告,指未來6個月本港樓市不穩,認為地產發展商股仍未反映最差情況。據統計,今年至今,二手樓價上升7.6%,而發展商股價只升0.4%。預期房屋政策風險上升、環球經濟不明朗、本港經濟放緩及樓市供應增加,將導致未來12個月樓價下調。
歐債烏雲仍待消散
客觀而言,港股經雷曼倒閉衝擊以及歐債問題拖累至今,不單地產股估值偏低,內銀股PB都很接近歷史估值下限,紅籌股及國企股股價更有愈來愈多潛低於每股資產值,如中遠國際(00517)、香港中旅(00308)及天津發展(00882)等,不能單純以估值低來決定買賣。現實環境是歐債問題的壓迫令資金寧棄風險資產,形成市場股票「供過於求」,低估值修復總有時,但就要是歐債烏雲消散時,現在未消散之前,任何追漲策略少做為妙,參與地產股反彈要適可而止,見好即收!
據報6月3日北京出現「6月飛霜」異象,港股昨在6月4日都跌個慘,股市都飛霜,期指先破18000,散戶添慘情,呼冤為何歐債問題總讓港股受傷!恒指昨跌2%;國指則急挫2.55%。
歐債問題一環扣一環,層層疊疊,複雜難測,以為希債引子先爆,誰知西班牙銀行業為沽空者眾矢之的。
西班牙銀行業形勢嚴峻
西班牙首相拉霍伊上周末表示,其政府將於本月底前大概知道重組陷入困境銀行所需的資金金額。路透引述消息人士稱,西班牙已委託4大會計師事務所——畢馬威、羅兵咸永道、德勤及安永對其陷入困境的銀行業進行全面稽查,將補充諮詢公司Oliver Wyman及Roland Berger對銀行業持續進行的壓力測試,於6月中有初步結果。
眼看德國都態度軟化,支持在減赤問題上給西班牙更多時間,側面折射西班牙經濟及銀行狀況的嚴峻性。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歐洲委員會和歐洲金融穩定基金-歐洲穩定機制(EFSF-ESM)出資,從今年7月起運行,大部分救助將用於穩定銀行業,且看西班牙銀行業能否撑至7月。
索羅斯:救歐元僅餘3月
危機當頭,但各自飛,歐元區中的意大利前總理就開口恐嚇,除非歐洲央行同意向意大利經濟注入更多現金,並為該國政府債務提供擔保,否則意大利就應該退出歐元區。無怪乎,會有賭博公司開盤口,歐元區首提退出的未必是希臘,而是德國,德國都無能力統領各國團結,惟有離枱。
歐債問題延得太長,折損的是全球投資者及企業家信心。何時了斷問題,還是無定案,著名投資者索羅斯就警告,歐洲各國領袖現時尚有3個月時間可挽救歐元,因他預期,德國經濟將於第3季放緩,將令總理默克爾更難說服國民對歐洲承擔更多責任,因此拯救歐元僅餘下3個月。索羅斯還認為,收縮經濟規模不能減輕債務負擔,反而應擴展經濟以走出困境。歐元區要做到遵守節約財政而又能刺激經濟,在目前惡劣環境下,說易行難了!
散戶靜候各國政府出手
擺在眼前重重問題,歐元區財政緊縮、經濟下滑、銀行放貸能力下降等之「三連環惡性循環」,嚴重拖累全球經濟、美國經濟復甦力減弱、中國經濟增長減速等,散戶除了靜候各國政府出手消息之外,還可以怎樣?以5月以來市場再次陷入對歐元的不信任高潮,後市需要全球主要國家央行再合力出招,或可止緩投資者信心低落形勢。上周五國際金市見低位急促反彈,回應美國就業數據差,可能迫美國聯儲局推出QE3。內地政府自上周否認再推4萬億元刺激經濟方案之後,股市走弱。上證綜合指數昨回挫2.7%至2308點,跌勢急,創去年11月以來最大單日跌幅,技術上,已探至今年延伸之上升軌,2300支持不容有失,不然,回試約2200。
期指跌破萬八恒指勢危
說回港股跌市,5月恒指及國指分別下跌約11.7%及逾12%之後,踏入6月,已有2個交易日下跌。看港股恐慌指數未及去年高位,反映市況未夠恐慌,有秩序而跌,陰乾式跌法最難估底。配合附圖顯示,從5月下旬大市沽空比率曾一度高探14%、15%,啟示恒指在19000之上淡友其實好有耐性部署,恒指昨收18185,顯示報捷。配合期貨市場分析,6月期指昨報17944,已率先失守18000心理大關,如無意外,相信恒指會順勢再進一步下破18000,考驗的將會是關鍵位——自2008年延伸的上升軌支持(現近17500)。技術上,恒指如順勢失守17500,去年10月始反彈上升裂口17180至17505將回補,如歐債危機惡化,就要有準備退守去年10月低位16170。
港交所跌穿紅底不遠矣
事實上,具港股大市走勢代表性的港交所(00388),已慘見股價率先退回去年10月低位,昨收報101.5元,後市是不能抹殺恒指再下試去年低位的可能性,撈底之事須三思。摩根士丹利6月初發表報告表示,港交所收入前景具挑戰性(如受困成交額疲弱及內地增長放緩),成本比率正上升(擴展產品配件),該行認為不值得持有該股,還把目標價由100元狠劈至78元,港交所下破100元時日應不遠。
總括而言,市場對歐元前景之擔憂一日未緩,風險資產股票類是很難抗熊流,散戶目前只能默默等候政府出手。無政府手影,就難以重新吸引資金回流風險資產。
‧內地證監會屬下機構定期公布的投資人新開戶數目,往往成為市場大嘴唱好股市的藉口。但炒股不是打架鬥毆,在A 股投資以蚊型散戶佔大多數的當下,仗着人多也不會推升出牛市。鐘林在B6 頁「中國股市」踢爆數人頭的謬誤。
‧華寶國際(336)大股東兼主席朱林瑤收購殼股後苦心經營逾兩年,擺脫反收購枷鎖後採取連串套現大行動,透過配股及轉讓資產穩袋過百億現金。高仁在B12 頁「財圈識真假」解構「套現女王」的神乎其技。
‧市場研究機構早前選出最具潛力環球品牌,內地服裝連鎖商美特斯.邦威不但榜上有名,品牌價值更勝Calvin Klein。國產時裝以量取勝,但要跟過江龍分庭抗禮,甚至打響國際名堂,恐怕猶如萬里長征。詳見B14 頁「LEX」。
6月4日,周一。「大鱷」索羅斯以泡沫形容歐洲貨幣聯盟,並揚言歐羅區只有三個月時間化解危局,言論熱爆網上財經世界,不少知名博客對老索演說擊節讚賞,認為此番言論抓着了歐債問題的關鍵。
不知是否索羅斯發功奏效,執筆時市場盛傳德國總理默克爾與歐委會主席巴羅佐將於本港時間周一深夜發表聯合聲明,估計涉及「銀行聯盟」(banking union)。外電寥寥數句,二人會談的具體內容不得而知,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只要德國在共同發債、拯救銀行、阻止希臘危機大範圍擴散(換句話說,任何有助歐羅區苟延殘喘的建議)有半分退讓之意,哪管「鐵娘子」不過吹沙入目稍稍「眨眼」,投資者一廂情願,市場上的快閃黨高頻族程式盤都會同一時間往同一方向走。在悲觀情緒瀰漫淡倉堆積如山的當下,德國任何讓步妥協的迹象,皆足以引發短線買盤入市,促使歐股歐羅從低位抽升。
大恐慌重演?
索羅斯是炒家哲學家,不是政策制定者,歐洲官僚政客的思路決策,他老人家管不着。然而,任何在官場混過一段日子的人,無不深明為官者必須精通「口是心非」之道,切忌心直口快有嗰句講嗰句。洋人話齋,rock the boat也。此所以,許多高官在退休後急不及待開博撰文,揮筆疾書褒貶時政,直有把數十年來鬱在心頭翳在喉頭的千言萬語吐而後快之勢。
當了五年世界銀行行長的佐力克(Robert Zoellick)卸任在即,暫未急於轉做博客,惟老佐近日接受英國《每日郵報》專訪,說出一番份量不比索羅斯演說輕的言語。無官一身輕,不必事事顧及後果,什麼大災難大危機,佐力克亦不怕有碗話碗有碟話碟。他認為,金融市場正在重演2008年的「大恐慌」(Great Panic),希臘脫歐、西班牙危在旦夕,由此引發的金融風險無法預測,情況一如華府對雷曼倒閉坐視不理,後果完全出乎決策者意料之外。與索羅斯一樣,佐力克深信歐羅區時間無多,等到各國財長坐下來討論選項辯論對策,天早已塌下來,資金集體湧往安全資產避難,燃點無可預見難以撲滅的火頭。
紐約梅倫銀行(Bank of New York Mellon)旗下資產管理分支ConvergEx策略師Nicholas Colas打了個妙到毫顛的比喻,假設聯儲局並非美國的中央銀行而是一家對沖基金,渴望把財富交予貝公管理的投資者勢必不計其數,總舵主貝南奇的電話響個不停。
何以投資者信聯儲局多過PIMCO、信貝南奇甚於格羅斯(「債王」Bill Gross)?Don't fight the Fed當然是一大原因,但隨着孳息一降再降屢創新低,聯儲局在QE1、QE2以至沽短買長調整資產組合的「扭曲操作」(OT)購入的美債,賬面賺了個盤滿缽滿。
市場力量沒法擋
聯儲局建立這個「倉」,當然不是為了回報,惟世界愈亂安全資產愈有價,根據聯儲局內部進行的研究,QE將美國長債孳息壓低30至50個基點;假設這個數字離事實不遠,大家不妨想想,美國十年期債息從2厘降至目前1.4厘水平,中間花了多少時間?倘若長則年餘(QE1)短則七八個月(QE2)的量化寬鬆,僅能把長息壓低30至50個基點,而在兵荒馬亂人心惶惶的過去一兩個月,市場推低資金成本的力量,比兩輪QE加起來還要大,貝南奇作為債券「基金經理」,不難贏得投資者掌聲,惟QE既救不了經濟,有沒有央行大規模購債,孳息皆難抬頭;以政策成效論功績,作為聯儲局主席,大家認為貝公及不及格?
這令老畢想起金管局。出於維持聯滙穩定這個不能動搖的大前提,外滙基金資產組合中雖不乏股票外幣,但整體仍以美國國庫債券為主。隨着美債孳息狂瀉價格大升,外滙基金的美債持倉按市價入賬必然大賺。
環球「安全資產」(見昨天表2)息率暴跌,主要發生於4、5兩月,由此看來,外滙基金投資收益雖難免因市場避險股滙不振而受影響,惟在美債單天保至尊賺蝕相抵下,外滙基金次季投資表現可望尤勝首季。
貝公陳總「點石成金」
貝南奇並非格羅斯,陳德霖當然亦不是岡拉克(「新債王」Jeffrey Gundlach),但貝公陳總基於政策需要,不約而同被動地揸重美債。作為「基金經理」,二人得心應手點石成金;身為外滙基金真正主人的香港市民,亦因美債這筆「天降橫財」,無端端發達。
不幸的是,債息出現前所未見的急劇跌勢,在環球經濟和金融體系沒有大麻煩下,是不會發生的。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再度就本港樓市發出警告,提醒市民樓價不會只升不跌。政府每次俱在周期見頂或見底始發聲做嘢,老畢只怕財爺這次真的「開口中」!
‧Facebook 股價大幅潛水,投資者無癮之餘,負責護航助威的投行也面目無光。市場估計是次集資的保薦費不高於1.5%,屬名大於實。不過,投行的利潤不限於保薦費,跌市更分分鐘帶來吃大茶飯的機會,張宗永在B3 頁大解構。
‧佛洛伊德話,心靈就好比一座冰山,意識只是浮出水面的一小角,真正主宰人類行為是水底那座潛意識巨山。靈光一閃的預感直覺看似不可思議,實質可能是殘存未泯的本能驅使,研究部在B6 頁帶你走進潛意識世界。
‧看過電視劇《大時代》定必對丁蟹效應知之甚詳,近日大行媒體又借題發揮,把秋官現身股市必跌的神話說得言之鑿鑿。羅家聰在B15 頁「一名經人」繼續嚴謹認真以數論數,為死貓食足20 年的秋官大平反。
5月31日,周四。秋官劇集播咁耐,個市跌足咁耐,港股5月份由頭「插」到尾,恒指累挫2464點,收報18629點,以百分率計跌近一成二!
秋官效應信則有不信則無,惟擺在眼前的事實卻是,港股5月話咁快唔見一成多,如假包換。股市如樓市,無貨在手望跌,有貨在手望升,揸了重貨之輩,輸錢遷怒鄭氏者恐怕數不在少。
你是否「股神」?
無貨在手嗎,大跌市為他們製造了低吸機會,股票夠「平」未、個市跌夠未,一切都要事後才有答案,但《心戰》啟播前後,恒指大大「走樣」,秋官效應姑且信其有,對股市信心未失樂於逢低增持者,於鄭氏理應愛多於恨。
近年在股場打滾,進三退四家常便飯,短炒長揸同樣磨人。然而,一帆風順逢股必升,合埋眼亦能賺錢,張三李四豈非都能自稱「股神」?這正是何以在成王敗寇的投資世界,神級基金經理也有新舊之別真假之分。
逆市正好是考驗投資者工夫、耐性和自律能力的上佳客觀環境,一些早獲公認有口皆碑的基金經理,如「歐洲股神」安東尼波頓(Anthony Bolton)、「老債王」格羅斯(Bill Gross),面對變幻莫測漲跌無常的市況,亦難逃損手爛腳屢戰屢敗,難怪愈來愈多尋常散戶心灰意冷集體離場。
進三退四飄忽無定,會令你想起什麼?斷估閣下不會勾起對一種舊視像遊戲的回憶。不知大家有沒有玩過「青蛙過河」(Frogger)這個遊戲?未過四十的朋友,即使聽過亦未必玩過。可是,這款由日本視像遊戲開發商世嘉設計的video game,上世紀八十年代曾經瘋靡一時,年紀在四五十歲的讀者,當年身穿校服踏進機舖、廢寢忘餐流連忘返者相信大不乏人,為的就是跟過河青蛙有個約會。本報研究部主管莊志雄與老畢來自同一世代,跟賢兄談起Frogger,彼此皆有所感,是悲是喜,卻又說不上來。然而,對歲月流逝之快,莊兄和我俱不勝唏噓。
進三退四青蛙過河
忽然感性,只因發現歐資大行法巴(BNP Paribas)股票及衍生工具策略團隊發表了一份報告,撰文者也許被財赤、債務、CDS、歐豬債息等大堆講完又講拆完又拆的數字悶出鳥來,索性將這一切拋諸腦後,以「青蛙過河」這個遊戲為當前市況注入妙趣。
Frogger玩家引領主角青蛙從河的一端走到另一端,惟在順利抵達彼岸前,青蛙必須迎難而上,避開伏身河中的巨鱷猛獸,稍一不慎,就像慣於依照交通燈號規規矩矩過馬路的港人,在內地照板煮碗不懂「執生」,隨時飛來橫禍葬身「虎口」。
青蛙要在鱷潭虎口無處不在的高危地帶保命求存,遊戲玩家必須巧妙地引領牠趨吉避凶,進退有法攻守有道;前路倘若過於艱險,青蛙可暫且棲身兩岸間的一些「避風港」,觀察形勢謀定後動,有時日落等到日出,日出又等到日落,就像今天把資金泊在幾乎無息可收的美債德債那樣,投資者不問回報但求保本,安全至上。在險象環生劫難重重下,青蛙最終若能毫髮無損安全到達河的另一端,癩蛤蟆當然也能化身成王子!
遇神殺神遇妖斬妖
法巴的這個比喻,令老畢想起《西遊記》中唐僧師徒往西天取經,途中歷盡險阻,蜘蛛精、白骨精、蜈蚣、蛇妖前仆後繼接踵而來,四師徒遇神殺神遇妖斬妖,結局當然是聖僧取經功德圓滿,三徒得道成仙永享極樂。
不論是法巴以「青蛙過河」論市,還是《西遊記》異想天開引人入勝的情節,發出的都是同一訊息:險可以避卻不能免;怕死的話,認輸放棄並無不可。
然而,在歐債危機、中國硬着陸、美國QE3有定無這些蜘蛛精、白骨精時隱時現惡毒難纏下,只有敢於接受挑戰者,才能體會劫後的喜悅。這等於說,歐債、中國等危局倘若最終證明並非不可化解不能克服,股市的upside potential,也只有敢於持貨逢低吸納的投資者才能享受。
老畢膽小,「青蛙過河」不是在下那杯茶,跟莊兄對陣非大敗不可。然而,法巴的報告倒提醒我一件事。從政治期貨/賭博網站InTrade的盤路觀察,希臘在2012年12月31日前脫離歐羅區的機率,於市場參與者眼中約為40%。獨立地看,這個數字不可謂不高。不過,從附圖可見,去年11月InTrade盤路顯示希臘年底前脫歐機率高達60%。換句話說,在媒體夜以繼日把Grexit一字掛在唇邊的當口,反映「政治賭徒」集體智慧的InTrade合約走勢,給予希臘年底前脫歐的機率,反而不及歐洲央行推出首輪LTRO救市前高。
這雖不代表青蛙可以安全過河,但對「秋官效應」視而不見,在黑雲中看到銀邊的投資者,市場上總有那麼一小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