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7日星期四

信報 投資者日記 - 貝公「打手」出招 留意兩個「冧巴」

‧坊間討論歐債危機如何了局,辦法不外乎兩個,要麼希臘恢復德拉克馬,要麼歐盟力保希臘會籍,避免觸發骨牌式退歐效應;卻其實還有第三個更可取的方法。B1 頁John Mauldin 專欄「跳出思維定式」為歐羅另覓出路。

‧歐洲金融機構的違約掉期指數過去三個月持續抽升,包括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等經濟數據則頹勢畢露,在在顯示歐債危機正在惡化。研究部在B5 頁檢視多項歐洲指標,預言央行救市行動如箭在弦。

‧羅耕上月估計,伴隨近日跌市而來的「恐慌期」到了今天理應結束,但市場至今仍未驚完,莫非要像2008 年一役驚足八周?羅耕在B15 頁「財經DNA」再以拼圖分析當前形勢。

6月6日,周三。同一番話出自不同人之口,效果可以有天壤之別。上周五,美國發表了一份不成話的就業報告,金股走勢背道而馳。老畢當時在想,金價一下子抽升半成若是拜市場相信QE3箭在弦上所賜,那麼股市斷無理由一蹶不振毫無反應。

說到底,過去數月跟美債孳息背馳最明顯的並非黃金而是股市,意味股民對央行印鈔的憧憬甚於金甲蟲。然則,何以美國就業報告發表後卻風水輪流轉,數據愈爛金價愈彈,股市卻跟足債息「插水」,十足十risk off格局?

風險資產「上電」

答案,終於在本周揭盅:股市原來在等一個人開金口。這個人不是貝南奇,而是貝公的「御用打手」、給美國媒體冠以Fedwire外號的《華爾街日報》記者Jon Hilsenrath。由此君執筆的報道,內容永遠次要,文章署名才是重點。換句話說,只要Hilsenrath不是明確否定QE3,不管他寫什麼,讀者(市場)都會解讀為貝南奇借Hilsenrath「隔體傳功」,向市場發出QE3事在必行的訊息。Hilsenrath金口既開,風險資產即時「上電」,興奮莫名。

美國就業報告以至環球製造業數據已清楚說明,單靠貨幣政策不足以對實體經濟產生長久支持。再說,債息已低無可低,老畢總不信,美國十年期債息由1.5厘降至1厘甚至0,經濟便能起死回生。從過去兩個月長息跌勢可見,聯儲局在金融海嘯後動用過萬億美元亦無法達到的政策效果,市場恐慌情緒於極短時間內便能「一步到位」,美債孳息創出歷史新低。然而,企業、消費者會因息低而改變對經濟的審慎態度,擴張業務舉債消費嗎?

QE看港股

不過,無可否認,央行踏上量寬之路,股市、商品以至貴金屬已無QE不歡。從美國兩輪大規模購債和歐洲央行兩次長期再融資操作(LTRO)與股市的關連性,足以把兩者關係反映得一清二楚。從【圖1】可見,自聯局推出QE1以來,恒生指數升美國十年期債息亦升,意味聯儲局不停買債未有令孳息下跌(債價上升),QE壓低債息的效果並不明顯(當然投資者不可能知道沒有QE債息會否升至更高水平),惟股市(這裏以恒指顯示)於QE期間拾級而上。由此可見,QE的真正效用體現在刺激投資者的風險胃納,資金由債市流向股市,是故恒指升債息亦升。

量寬對風險胃納的鼓舞作用,QE2相對QE1已見減弱,及至歐洲央行推出人稱「後門量寬」(backdoor QE)的兩輪LTRO,恒指對去年12月進行的第一輪反應尚算不俗,但次輪於2月29日登場,恒指卻早成強弩之末,比4月初才開始調整的美股,足足早了一個月見頂;跟美股相比,港股在這輪避險潮更早跟隨美國債息回落。

量寬對股市的刺激效用雖有一輪不如一輪之象,惟從【圖1】可見,有QE或LTRO的日子,股市總有三幾個月炒;量寬一停,股市便活像洩了氣的皮球,吹極不脹。當前情況是,LTRO效力已散,聯儲局沽短債購長債的「扭曲操作」(OT),一則並非真正的量化寬鬆(央行資產負債表規模不變);二則買長債的錢來自沽短債所得,OT本月底結束後能否再續,視乎聯儲局資產組合內還剩下多少短債,進行起來有一定技術困難。

問題是,Hilsenrath「重出江湖」,市場對通過LSAP(大規模購債計劃)進行的QE3已產生莫大憧憬,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本月19至20日兩天會議若只作出延續「扭曲操作」而非印鈔購債的決定,恐怕無法滿足QE癮上了腦的市場,投資者一旦大失所望,股市急挫的可能性不容抹煞。

美滙美股「臨界點」

有心炒作美國新一輪量寬者,必須提防6月20日「中空寶」,在股市因聯儲局扣起QE3這張牌而大跌中吃眼前虧。從另一角度看,股市這一跌倘若真的出現,QE3千呼萬喚始出來的機會將大增。

聯儲局第三輪量寬的「臨界點」在哪裏?美資證券行Jefferies著名策略師David Zervos為大家提供了兩個「冧巴」:①美滙指數(DXY)升至86/88水平【圖2】;②標普500指數跌至1200/1225點。Zervos補充一句,只要美滙/美股於上述範圍滙聚,聯儲局便會把什麼PCE、U-rate等實體經濟指標一股腦兒拋到九霄雲外,全速開動印鈔機救市!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