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17日星期五

信報 投資者日記 - 從「瘋」的疑惑看投資世界

‧雖然煤價受制於中央的限價措施而逐漸回落,但由於火力發電、鋼鐵及建材等對煤礦仍有需求,加上大型煤商可提升現貨煤銷售取長補短,業績表現不一定受打擊。B5 頁「信研Express」分析中國第二大煤企中煤能源(1898)的投資潛力。

‧無論是白酒的口碑,消費者的認同和美譽度,乃至營收及純利實際數字,五糧液均較洋河優勝,但後者上周的總市值卻悄悄後來居上,震驚A 股市場。洋河憑什麼力壓內地白酒名牌?鐘林在B6 頁「中國股市」話你知。

‧一份預算案,平民百姓最關心派幾多糖,政客最緊張分餅被冷落,學者則強調「做大個餅」才正確。查實香港的「餅」不算小,以人均產值增長及其勢頭計,香港在全球近200 地區位列第二!羅家聰在B15 頁「一名經人」探討亞洲經濟發展大勢。

2月16日,周四。「林瘋」熱潮勢不可擋,網上網下對這位籃球世界「灰姑娘」的報道,鋪天蓋地不足形容。林書豪三字,非但在華人天地中響徹雲霄,Linsanity這個因林氏而生的名詞,更大有可能在正規英語辭彙中長存不滅!

老畢並非籃球迷,說到體壇偶像,非1989年以十七歲稚齡摘下網球四大滿貫之一法國公開賽桂冠的張德培莫屬。與林書豪一樣,張德培亦是跟台灣淵源甚深的美籍華人,連本身乃虔誠教徒這一點,二人也如出一轍。

技驚四座一夜成名

由於張氏寫下史上最年輕大滿貫得主的紀錄,又是職業體壇中常被看低一線的亞裔人士,在巴黎紅土場摘冠前一晚,更發生了任何中國人皆忘不了的「六四」事件,種種因素加在一起,當年的張德培跟今天的林書豪一樣,也曾颳起過一陣強勁的旋風。

老畢不懂欣賞籃球,更不會貪新厭舊「移情別戀」,林書豪風頭再勁,亦不可能取代張德培在我心目中的地位。然而,二人有一個共通點:在技驚四座一夜成名之前,張、林的競技能力俱受到嚴重低估!張德培在法國公開賽過五關斬六將,一圈接一圈地殺退排名遠在他之上的網壇名將,一鼓作氣創出「奇迹」;林書豪技術出眾有目共睹,惟獲NBA球隊《紐約人》勉為其難「接收」前,先後給兩支球隊棄用;在《紐約人》這個「歸宿」,此子亦長居後備,鬱鬱不得志。若非機緣巧合時來運到,林書豪的冷板凳不知還要坐到幾時。

網球乃「個人化」運動,球手為一己名利而戰。籃球卻是團隊運動,且有全國聯賽之設,由此產生的經濟收益大得難以估計。美國最受歡迎的職業運動如棒球和美式足球,對於球員的挑選取錄,球會都有嚴格標準,一絲不苟,籃球自不例外。然而,在電視上看過林書豪陣上風采的人,心裏相信都有一個疑問:棄用此子的球會以至將之「吸納」卻投閒置散的《紐約人》,領隊教練球探難道都瞎了眼睛,有寶不識?

「市場基準」靠不住

拜「林瘋」所賜,經濟學家針對美國職業運動選拔球員準則的研究,此刻與Linsanity一樣,炙手可熱。當中一項由二位經濟學家Frank Kuzmits和Arthur Adams進行的調查發現,美式足球全國聯賽(NFL)採用的「綜合揀蟀法」(NFL scouting combine),是「市場基準」失效的上佳例證。所謂「綜合揀蟀法」,是測試接受考驗者短跑衝刺力、彈跳力、體能極限以至心理質素的全方位考核。

理論上,在測試中名列前茅者,縱非能力最強,於隊中特定位置(前、中、後衞)上的發揮,亦應出類拔萃超乎常人。可是,Kuzmits和Adams的實證分析發現,獲取錄運動員在陣上的表現,跟「綜合揀蟀法」測試結果,在統計上並無任何清晰可見的相關性。

換句話說,球員的出場機會以至薪津報酬皆以加入球會前的測試結果為準,惟球會自以為客觀可靠百無一失的選拔標準,跟球員陣上發揮可以完全無關。這等於說,不斷獲給予上陣機會、穩拿正選薪酬的球員,大有可能「貨不對辦」,白白浪費掉球會資源。反之,在測試中表現平平無奇因而像林書豪一樣不獲重用的球員,連最起碼在比賽中一顯身手的機會也遭選拔制度扼殺,試問此等天才橫溢的運動員,如何能不成為滄海遺珠?職業體壇到底還有多少個懷才不遇的「林書豪」、球會年年月月為不恰當選拔標準付出多大的機會成本,實在難說得很。

投資世界又有沒有神乎其技的滄海遺珠?

美國投資月刊《聰明錢》(Smart Money),最新一期有長文〈400巴仙的人〉(The 400 % Man),介紹一位在投資界寂寂無聞、長期在猶他州小鎮「閉門造車」的基金經理。他的故事,在滄海遺珠無處不在的世界,甚具啟發性。

投資世界滄海遺珠

此君名叫Allan Mecham,過去十二年管理的股票投資組合,累計回報高達400%,除極少數例外,在互惠基金以至對沖基金領域中難尋敵手。2008年金融海嘯席捲全球,標普500指數瀉近四成,Mecham主理的股票基金Arlington Value Management在惡劣環境中仍能錄得11%正回報;基金規模雖小(管理資產8000萬美元),以此戰績,很難不獲富裕投資者注目。

一個投資組合能夠一口氣連賺十二年,雖則難能可貴,但必須同時看到的是,像Arlington這種投資組合持有不足十五隻股票的資產管理「個體戶」,是不能註冊成為互惠基金的。然而,不少這類規模細小的基金,都能取得高於大型同業的回報,Mecham值得一提,全因其令人「驚異」的個人背景。這非因他擁有長春藤學歷或建立了牛市熊市皆能如取如攜的計量模型;事實剛好相反,此君之所以「過人」,正正由於從裏至外皆平平無奇,跟華爾街三藩市以至本港中環一帶滿口市場術語的典型「芬佬」,大異其趣。

就像所有吃這行飯的人一樣,Mecham雖「與眾不同」,惟致力令基金管理資產(AUM)不斷壯大,是Arlington Value Management的首要目標。2010年秋,這個在逆市中大放異彩的基金業無名小卒,終於爭取到富裕投資者的「耳朵」,在紐約曼哈頓安排了一次聚會。席上,這班華爾街VIPs向Mecham詢及多個問題,但一律答非所問不得要領。莫說長春藤,此君連大學課程亦未完成,輟學後以二十二歲之齡創辦Arlington。被問到是否有足以掌握股票趨勢的計量模式,他亦實話實說,平日連spread sheets也甚少用。此外,跟大部分操盤模式由下而上的基金經理不同,Mecham完全不喜歡接觸企業管理層,一天到晚只在辦公室內閱讀公司年報通告等公開資料。

「400巴仙的人」揸重什麼股票?答案是Philip Morris、AutoZone和百事。早知投資如此簡單,基金經理也不必馬拉松當短跑辦,每一百米段段鬥「快」,未到終點已「嘔白泡」。

話說回頭,Arlington規模達到某一水平,所受監管必然大增,投資組合不想「多元化」也不成。人怕出名豬怕肥,林書豪和Allan Mecham這兩顆終獲發現的滄海遺珠,會不會「見光死」?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