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8日星期三

信報 投資者日記 - 燒退了,內地樓市熱還「好」不起來嗎?

‧2011 年將盡,正是投資者總結成敗、檢討得失的時候。波動市況固然左右投資表現,但先天因素的影響也不容忽視。John Mauldin 「前沿思考」專欄剖析散戶投資者面對的三大忌。詳見B2 頁。

‧恒指上周上升1.9%,市場寬度跌勢放緩,甚至有輕微改善;統計強勢股數目的超買比率收復11 月底低位,統計弱勢股數目的超賣比例則於45%阻力回落,反映大市已找到支持。研究部在B5 頁指出,港股有條件反彈。

‧歐債危機沒完沒了,全世界都觀望中國會否出手。中國能源公司長江三峽集團上周宣布收購葡萄牙最大電力公司,似乎證明北京政府確有此意。但這宗一家便宜兩家着的交易,卻不應視作歐豬出售資產的模版。詳見B14 頁「LEX」。

12月27日,周二。2011年,沽神股神一個二個損手爛腳,股票商品外幣投資俱乏建樹,稱得上一枝獨秀的只有美國債券。這裏所指不限於國庫債券,按六個類別對號入座,今年美國債市中表現差的是企業發行的高息垃圾債,惟全年仍錄得4.2%回報。在它之上從低至高依次為「兩房」等政府資助企業(GSEs)發行的機構債券,回報4.6%;按揭抵押證券(5.8%);投資級別企債(7.2%)。在波動市中被視作避險首選的美國國庫債券,今年雖以9.3%回報率壓倒幾乎所有資產類別,但在債市領域中卻只能屈居次席,以不足1個百分點之差敗給爆出冷門的美國地方政府債券(回報10.2%【圖1】)。

華爾街「天后」一敗塗地

老畢以「爆冷」來形容美國地方債2011年的優異表現,背後有段「古」。話說次按風暴山雨欲來前「踢爆」花旗集團資不抵債,隨即一炮而紅的華爾街「天后」惠特妮(Meredith Whitney),去年高調「唱衰」美國地方債,先於2010年9月發表報告,揭露州政府財政千瘡百孔病入膏肓,未幾還粉墨登場,接受《六十分鐘》專訪,大膽預測未來一年地方政府破產潮將此起彼伏,涉及的違約金額大有可能以千億美元計。此言一出,去年底至今年次季,美國地方債券基金連續二十九星期錄得資金淨流出,因「天后」一句話撤離地方債市的資金,半年間達到351億美元。

在惠特妮警告發出初期,美國地方債價跌息升,聽其言對這個資產類別敬而遠之者,想必曾為「避過一劫」而沾沾自喜。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從【圖2】可見,美國地方債於年初觸底後,大發神威節節上揚,「天后」口中的違約潮非但不知從何說起,州政府2012/13年度整體預算赤字,估計更將從2009/10年度金融危機最黑暗時期的1740億美元,大幅縮減至400億美元,意味地方政府財政狀況並非悲觀者想像般差。隨着地方債券指數浪高於浪,一度對惠特妮之言深信不疑的投資者,如今想必反過來埋怨「天后」危言聳聽,累得他們「見財化水」。

與一眾曾被推上「神枱」的基金經理如保爾森、格羅斯以至安東尼波頓一樣,惠特妮會否隨着地方債一役大敗而跌落凡間,就讓時間來作個見證。然而,老畢忽發奇想,假如陰差陽錯,金髮碧眼的華爾街「天后」生於中華大地,違約警告矛頭所指並非美國而是中國,她的警告又是否「危言聳聽」?

廣東省陸豐烏坎村官民為土地之爭對峙三個月,事件在聖誕前雖出現轉機,惟這場引起國內外深切關注的鬥爭,充分暴露了地方官員中飽私囊、發展商廉價圈地,老百姓合法權益給剝削至蕩然無存的深層次矛盾,《人民日報》為此發表的評論雖沒有直接觸及由地方政府、發展商和投資者組成的「利益鐵三角」,惟文章承認群眾訴求得不到紓解和滿足,反映中央對積聚於內地社會的沖天怨氣並非無動於中。

地方財政左支右絀

然而,老畢同時注意到,《中國日報》英文版12月26日刊了一文,當中提及監管當局允許部分地方融資機構延遲償付債務短短兩個月後,內地幾個規模最大的地方融資平台,接二連三暫停為債券償付利息,包括廣東省交通集團、湖南省高速公路建設開發總公司、甘肅省公路航空旅遊集團和四川省鐵路產業投資集團,涉及的利息欠款高達344億元人民幣。

在樓價地價長升長有、地方政府與發展商利益一致唇齒相依的日子,立足於房地產的利益集團有恃無恐,視中央不斷出招壓抑樓市如無物,賣地收益非但足以彌補稅收入不敷支,替地方融資債券還本付息亦游刃有餘。然而,過去數月,內地樓市泡沫爆破迹象俯拾皆是,發展商爭先恐後割價清貨,投地意欲空前低迷,地方政府財政收入大受打擊不在話下,其中又以二三線城市跌幅最顯著,大連、無錫、南京、武漢政府收入按年下跌二至五成不等,甚於北京、上海等一線大城。據內地媒體報道,隨着賣地收入這個後盾不再堅厚,部分城市在維持公安、醫療等基本服務上已見左支右絀,遑論償付地方融資平台欠債。

失控失序兩種演繹

本報陳總聖誕節前在《信壇》撰文評論烏坎村事件,當中提及土地在中國歷史中跟政權興替、盛衰循環息息相關……難道中國政府會為了增加庫房收入而對樓市失控失序袖手旁觀?

此話所指的失控失序,針對的顯然是樓市上升,眼下發展商爭相割價售樓、地方政府賣地陷入寒冬,樓市退潮已揭開序幕;燒退了,樓市熱當然亦會「好」起來。然而,房地產面對的若是另一種失控失序,由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隨之而來的地方財政和內債危機如何處理,對中央的考驗絕不下於阻止樓市過快過急地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