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20日星期一

回調在即

今天恒指跌66點(高開至21,760點,實則下跌336點收21,424點),國指跌42點,成交增至705億,屬散水日(Distribution day);股票升:跌比例大約為1:1。滬深300指數也是高開平收,成交增加。

中國人民銀行降存款準備金率0.5%,但市場並沒有如我想像般借勢突破。開市21760,但收市終是升不穿21635 ,而21635恰好與24946跌王16140 的0.618反彈位置。回調在即了,先看20000

家長講成績少談心 港童自殘

【經濟日報專訊】「港童」的後遺症,除了不懂自理,長大後更出現情緒失控問題,公院兒童精神科近年接獲不少個案。
有名校女生因成績退步肚和肩發洩,母親認為無傷大雅;有生活被讀書及10項課外活動佔據的國際學校小學生,首次打機便沉迷,更因而與父親大打出手。專家指家長只顧學業致青少年自殘趨增,而自殘其實是孩子的求助訊號。
一名16歲名校女生,一向成績優異,打算考獎學金入大學,但一次成績稍為倒退,不能接受,於是肚及肩膀發洩,被轉介到兒童精神科治療。
不料,對女兒期望高的母親竟說手沒有問題,「只是損,發洩到,由她」。對治療女兒,她又不與醫護人員合作,直至校方要求其女兒需在沒有自殘行為,及解決精神問題後才能上課,母親才合作,最終女生選擇聽歌放鬆情緒。
專家:求助訊號 藉痛忘抑鬱
瑪麗醫院精神科顧問醫生、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主管陳國齡指,青少年手及自殘行為有增加趨勢,因為家長只顧學業成績,少與子女傾談,而子女遇到問題又會代為解決,令他們缺乏處理情緒的經驗,不懂如何正確發洩情緒。
她續指,社交網絡亦令青少年減少找朋友傾心事的機會,有不開心的事情只會寫在社交網絡,雖然得到很多回應,但忘記了這些「朋友」的回應,都不是真實的關心及支持。
全人發展中心藝術治療師及資深輔導員唐明敏則指,手者一般患有焦慮或抑鬱,藉身上的痛楚分散注意力、忘記心中的痛楚:「流血時會有快感和刺激感,也更感受到自己存在;手是會上癮的,有些甚至會聯群結黨鬥得多。」
她直言,手癮比酗酒更難「斷尾」,而且半數人都有自殺念頭,因此外國會強迫手者,接受精神科醫生治療。
除手外,有些孩子亦會以咬斷手指甲直至入肉,或扯頭髮來宣洩情緒。唐提醒,自殘是求助訊號,家長必須表達關心和愛錫、聆聽子女的心聲及助他們改變,但勿責備孩子,免令他們更抗拒和自我收藏。若親子之間本身有衝突,家長則不宜自己處理,應交予專業輔導人員跟進。
除了自殘,更有學生將失控的情緒發洩在父母身上。一名12歲國際學校男生,父母在他5、6年班時,禁止他進行任何活動,只可讀書及每周學習10種不同課外活動,包括鋼琴、弦樂、語言等,但入名校後他開始放棄自己,因覺得已達到父親要求。
首打機沉迷 優才生打父親
其後,他首次接觸遊戲機便出現過分沉迷,父母未能制止,男生情緒失控,攻擊父親,父子大打出手;男生後來向醫生說,「原來遊戲機這麼好玩,我犧牲了兩年時間,現在要玩夠本!」
陳國齡指,現今家長過分着重子女成績,令他們缺乏正常玩樂時間,家長應認真考慮,到底想子女以健康為重,還是品格、成績、社交,大部分父母「停一停,想一想」後,都發覺只要孩子不做壞事,已別無所求,建議父母要為子女制定適當的時間表,每周最少有半天自由活動時間。



網絡時代如何決勝職場面試?



《華爾街日報》-幾年前,布萊恩韋伯(Bryan Webb)在找工作時偶然發現加拿大安大略省某家公司有一個銷售職位的空缺。他對這家公司知之甚少,在聯絡與認識這家公司首席執行長的人相識的那位熟人之前,他迅速在谷歌和LinkedIn.com上搜索了這家公司及其僱員的訊息。




相關文章
寫離職道別郵件的藝術
夢想的好工作在哪裏?
求職者常犯的五個懶惰的錯誤
高級專業人士求職簡歷小貼士
當面試官問到你的個人隱私
經過三級層層傳達消息之後,韋伯在24小時之內獲得了面試機會,並在面試之後如願得到了這份工作。


若具備對企業及其文化的深入瞭解,或者得到他人的直接推薦(如果有可能的話),求職者會更有可能得到工作。幸運的是,如今網絡上有很多免費工具能夠幫助你發掘給潛在僱主留下深刻印象所需的信息。


首先,你需要對中意的公司做一番研究,你總不想在工作一年後就因為大規模的結構變動或者公司合併而失業吧。卡爾米勒(Karl Miller)在2008年受聘成為美國國際集團(American International Group,簡稱AIG)的一名現場顧問,一週之後,這家保險業巨頭就陷入了財務困境。在這之後,他不停收到跟他確定入職日期的電子郵件,但真正的上班時間卻總是一再往後拖,直至美聯儲向AIG伸出了援手。


Google財經、Google新聞和Morningstar.com等諸如此類的網站能夠幫助你跟蹤上市公司的財務狀況,而且你還能通過定制服務獲得媒體或行業博客所報道的關於所有重大變動的最新消息。


其次,你還需要研究一下該企業的競爭對手(它們可能會提供類似的工作崗位),以更好地瞭解不同的企業在市場中的定位如何。


此外,你可以通過瀏覽企業網站來感受其企業文化和查閱職位列表。你可以查閱企業近期所獲得的成就,它們通常都在網站的「媒體」區域「顯擺」著。


如果難以找到需要的信息,你可以縮小谷歌搜索範圍。例如,鍵入像「careers site:ford.com」這樣的指令,搜索結果將只限定在像「careers」這樣的特定主題上。


再次,嘗試搜索將面試你的人以及可能成為你同事的人的訊息。


總部位於加州山景城(Mountain View)的LinkedIn公司的發言人克麗斯塔坎菲爾德(Krista Canfield)說,LinkedIn的高級搜索功能能夠依據行業、職位和與你的距離遠近將企業分門別類。此外,還可以根據關係親密程度對會員進行分類,從而幫助你找到直接聯繫人為你引薦不在你人際關係網內的重要人士。


對於曾發表論文、申請過專利以及發表過有關工作情況的推文的目標公司的雇員,你還可以利用Google的學術搜索、專利搜索以及Twitter來加深對他們的瞭解。


Facebook的搜索選項較少一些,但它提供了更多建立人際網絡的潛在機會,其中包括與自己所處工作領域的群組建立聯繫的機會。


群組的成員們可以共享有關職位和企業的內部消息,但你要做好積極為這個群體付出的準備。你也可以在自己的新聞推送上將提供最新消息和職位空缺的企業頁面標注上「喜歡」或者「加為好友」。


最後,如谷歌人力資源管理經理布萊恩鮑爾(Bryan Power)所說,運用新知識得講究策略。切莫表現出無所不知的派頭。


利用你搜索到的信息表現出你對企業的瞭解,另外,即使你瞭解上一任為何被炒魷魚的確切緣由,也要儘量以正面的方式組織自己的應答內容。

John Mauldin - 債赤交迫 開源有方

美國當前債務深重,幾乎到了連政府也無法獲取低息貸款的地步。事到如今,要改弦易轍只尚餘數年時間。正如筆者已一再在本欄中指出,美國財赤問題拖延愈久,所餘選擇就只會愈少,而所須面對的後果亦將更形慘重。美國現時無資金準備財赤已相當於全國經濟總值四倍以上,如此超額財赤,加上債務重擔,實非任何國家所能承受。債券投資者亦遲早心生疑問:究竟美國在還本付息方面有何具體措施?債權人日後取回的本息又會否一文不值?

目前歐洲各國所發債券息率之高,由於已超乎各國經濟實力與收入基礎所能負擔的程度,除非有關國家央行以大舉印鈔行動支持龐大開支,又或者竟有其他國家甘願加重國民稅務負擔而仗義資助別國還債,否則負債國大幅重整債務時就勢將造成社會動盪。

美國如未能及時行動,亦將面對同一問題。到底將於哪年大限臨頭?2014年?2015年抑或2016年?筆者認為只會早到而不會遲來,因為預計日本財務狀況即將步歐洲後塵而全面失陷,而債市投資者亦會隨即意識到美國債務問題的規模容或有別,但性質並無二致。債務利息在美國整體預算中有增無已,再進一步增加只會令開支百上加斤,以致政府需大幅加稅,甚或聯儲局唯有將債務貨幣化,都只會惡果不斷;繼續坐視不理,更會觸發又一次經濟蕭條。 

筆者認為化解財赤危機實在是美國前途所繫的當務之急,正如筆者在上期通訊末段中指出:

「屆時聯儲局將有何對策?是否惟有屈服於奧地利經濟學派的夢魘,以債務貨幣化的手段抗衡通縮與蕭條?抑或將美元貶值而令黃金好友喜不自勝?還是堅守德國央行式立場而拒絕捨難取易,迫使聯邦政府在息率上升的同時削支兼加稅?

「無論如何取捨,亦只會慘淡收場;對所有失業者、退休者以及年輕人,後果都同樣嚴重,請教經歷過上次大蕭條的先輩自有答案。」

債赤交加 經濟頑疾

美國債務與財赤日重,實無異於在經濟上患上致命頑疾,如不及時治理,必會拖垮經濟。正如筆者家人的切身體驗,不幸罹患癌症,最佳辦法是馬上延醫診治,而非諱疾忌醫。美國的債務「癌症」顯然屬於惡性,而且正在迅速擴散,影響遍及經濟整體。既然治療人體癌症所費不菲而且痛苦難免,經濟「癌症」何獨不然?

問題自有解決辦法,雖然可供選擇的方案已所餘無幾。美國的問題主要在於未能在政治上下定決心,從而決定所需對策。筆者認為要在決策上知所取捨,必先顧及下列各項基本條件。

1. 政治上必須可行。右派主張從削支與改革入手,雖然確實有此必要,卻未足以解決問題。舉例來說,傷殘津貼開支每年高達2000億美元,而且不斷增長;自從經濟危機爆發以來,美國25%的失業者竟亦有資格申領傷殘津貼。失業救濟時期雖可縮短,但卻無補於事。鑒於政府轉撥款項佔家庭入息22%,此時削減,未免政治上不正確。

實質問題在於醫療制度:究竟所需服務範圍有多大,所需費用多少?雖然美國醫療制度必須徹底改革,但要回復上世紀90年代的服務水平,不但政治上缺乏意志,選民亦不會贊成。成本上漲雖可加以控制,卻無法根治;社會保障亦然。即使可以延長退休年齡、引入入息審查或作出其他修訂,卻始終無法改變戰後新生代退休人數逐年增加的現實,況且美國並未設立社會保障信託基金。共和黨總統候選人中又有誰膽敢主張剝奪現時及未來十年社會保障受益者的權利?國防開支、軍人退休金、公務員退休長俸,又有誰會主張削減?

至於左派,則提出向「富人」加稅的主張。美國目前財赤每年已超逾一萬億美元,奧巴馬雖然打算通過新計劃大幅加稅,但即使估計極度樂觀,赤字仍將高達1.3萬億美元。

據財經網站American.com分析:「根據《紐約時報》報道,奧巴馬總統計劃局部廢除布殊的稅務寬減措施,年入超過25萬美元者將不再受惠。但此舉在10年之內只能為美國庫房增加7000億美元收益,約等於美國GDP 0.4%(假設隨後幾年能維持高增長而衰退又得以避免,GDP約為600億美元)。但國會預算辦公室估計同期赤字將達13萬億美元,佔每年GDP比例逾6%。」

「美國富者當然資金充裕,但所繳稅款卻不足以協助奧巴馬總統達成所需開支水平。」

實情是向富者加稅,亦不足以彌補現時的龐大財赤。假使美國富豪繼續維持現有入息水平,向頂尖10%(而非1%)的高入息者加稅至60%,就有可能獲得足夠稅入來彌補財赤。不過,很難想像民選國會議員會視如此加稅方式為可行政治手段。

不論美國國會以右派還是左派佔大多數,任何削赤方案都必須開源與節流雙管齊下,才有望獲國會通過。奧巴馬在任期首兩年內,當國會仍由民主黨主持大局期間,尚且未能加稅成功(日後醫療保健開支除外),在目前面對財赤危機下就更難望如願。

無論以任何加稅措施,也無法解決無資金準備負債問題。即使許下任何承諾,也難望得以兌現,因為未來資金根本不足,而且資金短缺情況更是每下愈況。

2. 稅率足以影響經濟增長。即使根據保守估計,加稅10%將導致GDP以等於所加稅款約0.4%的幅度減縮。筆者曾一再引述共和民主兩黨卓有名望的經濟學家所作研究,其中指出稅務增減的乘數效應可高達3;奧巴馬前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羅默(Christina Romer)的研究即屬一例。平均乘數效應亦有2。任何基於實質統計數據的研究都會指出稅務難免對經濟造成影響,稅務不影響經濟的說法只屬一派動聽空言,毫無事實根據。向富者加稅容或可算「公平」,卻並非對GDP毫無影響。

甘迺迪、列根、布殊都能憑藉稅務寬免措施推動經濟增長,而在短短數年之內重新增加稅收。但美國目前已無法削減邊際收入稅率,以貸款彌補財赤,而寄望通過經濟增長令稅務減免措施「自行產生經濟收益」。實際上美國的債務負擔已經過高,由於大限將至,必須另謀出路。

3. 部分稅項似對經濟增長影響較微。筆者也得承認,此說並無足夠數據或學術研究支持。列根在1986年削減邊際收入稅率,但隨即以撤銷各種稅務寬免措施加以彌補稅收損失,因而抵消對經濟造成的負面影響,而且美國經濟確實隨之而有所增長。邊際收入稅率削減後,美國人顯然在開支、投資以及收入方面作出調整;筆者在此只是就事論事作出客觀分析,用意不在反對衛道之士所謂收入應「公平分配」的主張。

由此可見,總的原則是:要改善經濟上某方面的表現,必先對該方面實施稅務寬免措施;反之亦然。要提高全國整體收入(亦與所謂「公平分配」無關),就應給予較大稅務寬免。

以減稅方式刺激經濟表現,實為政界普遍認同的方法,而非偏激言論。美國國會兩黨現已通過3000多條法案,為各種國會認可的經濟活動提供稅務寬免,其中包括按揭息率減免、慈善捐款減免、夫婦及子女稅務優惠,以至各行業相關以及種種微不足道的減免措施,其中都服膺稅務改變行為的原則。

4. 一定程度的政府開支在所難免。雖然開支幅度言人人殊,但在滿足大眾需求方面,政府開支措施實應發揮補自由市場不足的功能,國防開支即屬一例。醫療保障又是否大眾所需?大部分選民想必認為如此。至於教育、修築道路,以及規管各行業的法例又如何?相信絕大部分選民亦會視政府對有關開支責無旁貸。雖然共和黨總統提名參選人保羅(Ron Paul)就政府對公務開支的責任有所保留,而且與筆者相交多年以來所獲支持日增,但至少以下屆政府四年任期而論,這種與大眾唱反調的言論實在難望在政治上站得住腳。

入息為衡量個人對社會貢獻準則

5. 經濟增長、資本主義、自由市場自有其密不可分的基本概念。英國政治哲學家霍布斯(Thomas Hobbes)以入息為衡量個人對社會貢獻的準則,而以開支為衡量個人取諸社會程度的指標。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提出國富較政府或帝皇財富重要的論點,因而指出發展經濟較累積政府財富重要。

缺乏經濟增長,平民百姓的生活水平就會下降。假使人口每年增長1%,而GDP增長不足1%,可供市民分配的資源就會減少。私營部門經濟增長對整體經濟繁榮至關重要;【附圖】顯示私營部門(非政府)GDP增長中止已遠超10年,而同期工資及私人收入亦一直表現呆滯。私營部門經濟整體必須有所增長,然後私營機構僱員才有望提高整體收入。

6. 凱恩斯確曾提出赤字開支是衰退時期的一種有效對策,但此一論點卻基於債務可於下一增長周期時清償;美國對此要求一直置之不理,唯有面對種種嚴重後果。

7. 筆者無意在此提出美國應將稅收如何花掉的主張,只是既然任何稅務措施都會對經濟造成影響,但願能儘可能減低措施的負面效應而已。

8. 實不相瞞,對於鮑爾斯-辛普森(Simpson-Bowles)赤字委員會以及其他兩黨私人的相關建議,筆者不敢苟同之處頗多。話雖如此,假使筆者是國會議員,想必會馬上投票贊成委員會所有建議,寧可事後爭取足夠票數加以補救。由於民主共和兩黨根本無法就任何方案達成皆大歡喜的協議,筆者寧願國會議員作出妥協,畢竟唯有妥協才有望解決問題。

9. 應把握機會轉危為機。美國目前的稅務守則其實已不可行,其中不但特殊利益太多而且內容亦過於複雜,並且假定政府定能根據其中所有「稅務開支」(稅務減免措施)妥善分配資本。美國正好利用當前危機徹底改革稅務守則。

開徵消費稅

至於具體措施,筆者數周前與華盛頓經濟顧問服務公司Lindsey Group總裁兼共同創辦人薩默林(Marc Sumerlin)共晉早餐,隨後獲贈他與集團另一創辦人林賽(Larry Lindsey)合著《總統須知而未知事項》(What a President Should Know … but most learn too late)一書;兩位均曾在白宮擔任過經濟顧問;林賽曾任聯儲局理事,更是稅務政策專家。因此,二人對美國政經問題見解獨到。

薩默林曾為筆者講解二人對如何改革稅務守則的觀點;筆者拜讀書中有關章節之後,更發現其中論點果然非同凡響。

兩位作者在書中建議開徵消費稅,而將增值稅率定為20%;年薪不足10萬美元者毋須繳稅,亦毋須繳付社會保障或聯邦醫療保費。

凡年收入在10萬美元以上者收息稅一律為20%,而不再享有任何資本增益率或股息減免;據筆者估計,亦即無任何市政債券減免,所有減免以及稅務開支將一律取消。企業稅率亦將一律定為20%,同時取消所有寬免措施。換句話說,盈利愈可觀,所繳稅款也愈高。

雖然作者未有在書中明言,但亦可見二人服膺霍布斯「以入息為衡量個人對社會貢獻的準則,而以開支為衡量個人取諸社會程度的指標」的理念。

社會需要的是增加收入,從而增加稅收以及大眾財富;消費亦即取諸社會的行為,必須徵稅。美國根本毋須向百萬富翁加稅,其實社會需要更多有力繳稅的百萬富翁;而設法促進經濟增長,正是達此目標的有效方法。

二位經濟專家還指出,書中所提建議對2007年政府收入並無影響,其中包括每名子女2000美元的稅收抵免。取消社會保障及聯邦醫療保費之後,受薪者將變相獲加薪約7.5%;企業將獲得同樣稅務減免,但須支付薪酬增值稅,因而令經營成本上升。作為社會安全網的福利及醫療開支均將獲得資助。

由於出口毋須繳付增值稅,將有利於美國跟徵收出口增值稅或企業稅率較低的國家競爭,從而增加出口促進就業。

看過書中建議,筆者則進一步提出應在四年之內完成稅務守則改革,同時加快取消稅務開支步伐,以應當前預算危機之急。欲速不達,開徵增值稅所需機制亦設定需時;原來設有個人入息稅的各州將須調整收入來源;相信稅務會計師以及稅務律師亦須重新調整業務重點;企業方面亦須花點時間調整成本與相關銷售策略。

上述增值稅實有別於「公平稅項」;所謂「公平稅項」其實基本上屬於全國性的銷售稅。雖然筆者亦同意開徵銷售稅,但假如在各州以及地方銷售稅以外再加20%的銷售稅,就會使美國經濟負擔百上加斤,適得其反。開徵增值稅也會引起類似反應,但相對影響會輕微得多,而且實行起來亦較為簡單。

增值稅與入息稅水平均可加以調整,以配合政府開支的合適水平。希望稅率偏低雖屬人之常情,但並非問題重點所在。如能將兩種稅再加上一般消費稅,結合福利改革、架構穩健的醫療系統以及其他削支措施,就有望達致平衡預算。

筆者昨天與參議院多數派領袖里德(Harry Reid)幕僚長克朗(David Krone)共晉早餐時,筆者提出上述稅務建議方案,對方雖然表示願意洗耳恭聽,但隨即提出「只欠東風」。

所欠的東風,亦即預防一旦預算未能達致預期效果時,事先作好的安排,其中包括削支、加稅甚或雙管齊下的具體措施;重點在於早作安排就能隨時啟動。

雖然筆者也得承認,開徵增值稅實難盡如人意,更會令筆者僱佣成本增加以及喪失種種稅務減免優惠,但相對於目前稅務守則的繁文縟節,所謂兩害相衡取其輕,自然寧取增值稅。

由此可見,增值稅既能為政府開源,又能免除現有稅制的種種問題,估計亦較易為選民接受,除非別有選擇,否則實無反對之理。筆者已提過,為求解決當前困境,寧願先接受鮑爾斯─辛普森赤字委員會的建議。也許參議院多數派領袖里德與眾議院議長博納(John Boehner)可在大選前各自提出上述建議供兩院議員表決,以觀後效,豈不妙哉?

個人擇業心得

筆者女兒梅利莎(Melissa)一直打算在個人事業上另謀出路,最近參加連串個人能力與志向的測試,終於亦不出筆者所料,證實在市場營銷、廣告和寫作方面最能發揮過人之處。

筆者指出假如以寫作為業,實毋需接受大學教育。一如其他各種以技能為主的事業,所需主要是在職訓練;工多自然藝熟。正如《臨界點》(The Tipping Point)作者格力威(Malcolm Gladwell)書中所言,無論演唱樂曲還是編寫電腦軟件,唯有不斷練習,練上一萬個鐘頭,才有望出人頭地。

常有年輕讀者問筆者怎樣才能成為作家,筆者總回答說唯一辦法是馬上開始寫作,直至形成個人語調和風格,而且還要不斷在寫作上作出嘗試。筆者回望個人歷經四十年寫作生涯,有時亦不禁為當初自視過高的一股儍勁頗感尷尬。

筆者也以此勸勉梅利莎;當然,要鍛鍊寫作技巧,從而更能打動讀者,除了向前輩請教以外,還須掌握一點求教的門路。

筆者在寫作上的啟蒙導師諾思(Gary North)博士(www.garynorth.com)日前就在他的專欄「實事求是」(Reality Check)中這樣寫:

「事業的畢生成功之道,在於將核心技能結合推銷技巧。市場轉變在所難免,但假使你能夠繼續憑藉個人的核心技能打動顧客,就可以令自己的心血結晶增產,因而在競爭之中保持優勢。

「所以必須時刻鍛鍊核心技能,而核心技能亦必須配合市場需求;必須留意顧客有何要求,為何有此要求,以至價格、需求量以及所需形式等等。這正是自由市場的運作定律:顧客至上。顧客有權隨時改變要求,而你亦必須隨時加以留意,以掌握要求有何改變與何時改變,然後在顧客拿出信用卡準備付款時,在他們跟前亮相。

「要練好你的核心技能,不斷改進你的營銷技巧;既然以自我推銷為業,就必須認真達成任務。」

筆者但願子女都會細讀以上幾段文字,並且聽取其中的金石良言。


作者為著名投資分析專家,其前沿思考(Thoughts from the Frontline)是目前全球發布範圍最廣的投資通訊,擁有過百萬讀者。

John Mauldin擁有極強洞察能力、擅長解構複雜的金融現象,每周對華爾街、全球金融市場和經濟歷史提出精闢見解,極具參考價值。

《信報》為大中華區唯一刊載John Mauldin 投資通訊的中文媒體, 內容由《信報》翻譯,「前沿思考」及「跳出思維定式」分別於每周一、周四在《信報》(精華版)及信報網站www.hkej.com(全文)刊出。

金與銀 石林 - 分析黃金供求數據

世界黃金協會(WGC)上周在發布最新黃金需求報告的新聞稿上寫道:紀錄性的投資需求推動2011年環球黃金需求達歷來最高水平。去年環球黃金需求增至4067.1噸,其中金條和金幣的需求高達1486.7噸,此項比前年增長24%【表】。

值得關注的是中國和印度佔全球金飾需求的55%,而佔全球總需求的49%。去年印度金飾及金塊投資需求共為933.4噸,比前年減少了7%,很大原因是其貨幣盧比一度大幅貶值,當地金價高升抑制了需求。

同年中國該類需求則為769.8噸,比前年大幅增長20%,按此形勢中國今年有可能成為全球最大的黃金消費國。去年本港在這方面的需求數字更出業界的意料,數量為29.3噸,比前年增長35%!

三項數據的解讀

從【表】我們還可以看到,去年為官方淨買入黃金的一年,總數共為439.7噸,惟此數字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相關資料似有不同,後者顯示去年全年全球官方持金量從30562.5噸增至30744.3噸,增幅僅為181.8噸。敝欄上季已提出類似的問題,惟未得到有關機構的回應,疑團未解。

說到全球官方持金量,敝欄順便向讀者提供截至本月的最新數字,為30877.2噸。換言之,最近兩個月全球官方持金量共增加132.9噸,這是一個不尋常的數字。但只要經常細心查對這類統計的人都會知道,官方新增的持金量不等於都是向市場新購入的。例如最近兩個月土耳其央行的資產負債表增加了63噸黃金儲備,但這只是接受來自商業銀行的黃金作為其儲備要求的新政策結果。

我們還應從【表】中看到,金商的「解除對沖」(dehedging)活動快將完結了,去年已開始回復正常的對沖(hedging)。此外,ETFs類的持金量增長率,去年比前年大降58%。這兩項曾作為黃金牛市重要支持因素的刺激性正大減或已消失,我們對此應有所警惕。

一個重要周期因素

返回討論近日金市。現時已至2月下旬,使筆者想起一項個人曾作為推估市勢的根據,就是金市有一個重要的由低谷到高峰為時十一年的周期,當今牛市的低谷起步點是在2001年2月,到現在正好是十一年。

按此理論,本月應有一個主要高峰(Major Peak),然而此高峰似已提早在去年9月出現。但不欲就此便否定此周期理論,故本月仍可能有一個相對峰位,但月內金價若然仍不能高於1803元(美元.下同),以扭轉過去數月的調整走勢,則高峰過後會復走下坡。

上周金價主要在1705元至1737元之間上落,市勢仍是Choppy,美滙欲穩而波折多,油價升而長短債息的比率顯挫,金市未有明確取向。估計短期金市暫時以1703元為支持、1754元為阻力的上落市,再顯示其是上試1775元或下試1680元。

COMEX期銀倉庫存貨進一步減少至1.28億盎斯,但2016年12月期銀價仍低於現貨月價0.417元。預期銀價暫時以32.65元為支持、34.5元為阻力的上落市,再顯示其是上試35.3元或下試31.55元。周期因素和美滙的好淡決戰的結果會明顯地左右金銀市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