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市場聚焦於歐洲危機之際,另外兩波債務危機正逐漸醞釀,正待全面爆發。有對沖基金超級巨星之稱的巴斯(Kyle Bass)警告,債務危機的下兩張骨牌將是日本及美國,未來幾年保本比追求資本增值更重要。詳見B6 頁研究部特寫。
‧創業難,守業更難;富豪二代要守住家族生意,甚至將之發揚光大,談何容易?彤叔之所以割愛讓周大福珠寶(1929)上市,完全出於家族遺產繼承的一片苦心。高仁在B7 頁「財圈識真假」從提升企業管治的角度,拆解周大福的上市玄機。
‧OECD 日前發表的報告顯示,34 個成員國貧富收入差距過去35年有增無減。要扭轉貧富懸殊日趨嚴重的勢頭,與其壓迫高薪者,倒不如讓低薪者多賺點錢,方法就是訂立及提高最低工資。詳見B16頁「LEX」。
12月12日,周一。英國「自絕」於歐洲,評論界繼續熱議。歐盟峰會後,英國民調結果顯示,受訪者中六成以上認同首相卡梅倫的做法,反對的不足二成。意見調查不可能完全傾向一邊,逾半英民贊同卡梅倫拒絕在歐洲財政聯盟上簽字,已無異於大不列顛上下一心「撐」首相了。
在聯合政府內坐保守黨「下家」的自由民主黨,峰會後指摘卡梅倫決定有欠周詳,惟須知道,自民黨在英國政壇中向來較親歐洲,批評首相等於重申既有立場,無對無不對。從該黨強調聯合政府不會因此瓦解,足證自民黨不過擺擺政治姿態而已,倘若由該黨獨自執政,英國在峰會上的對策相信並無二致。
從本土政治出發,英國交出財政自主權,或預算制訂須接受歐委會「監督」,不管政黨嘴裏如何天花亂墜,在日後的選舉中,政綱無可避免須跟歐羅區「兼容」(eurozone compatible),那等於任何減稅派糖、旨在爭取選票的競選手段,在「兼容」這個關口前大有可能馬失前蹄,意味政黨無分左右俱無所施其技,只有政策跟歐羅區銜接得上,才有機會上台執政。
Influence & Dispute
再說,英國最親密的政治盟友,從來都不是英倫海峽一水之隔的歐陸諸國,而是於大西洋彼岸與她遙遙呼應的美利堅。英國之所以在歐盟架構內保留代表性發言權,一是意圖影響歐洲決策過程,盡力替大不列顛爭取利益;二是一旦歐陸國家作出對英國不利的決定,歐盟成員國的身份可確保英國能為自身利益據理力爭。可以說,influence和dispute是英國的歐洲政策裏兩大關鍵字眼。
在德法主導的歐洲財政聯盟上,英國非但自始至終猶如茶居中「搭枱」的食客,給歐羅區「一家大小」擱在一旁,於決策過程中完全發揮不了影響力,遑論捍衞英國利益力爭到底。從卡梅倫在峰會上為保護英國金融業提出的多項建議石沉大海,無一得到正面回應,可見法德公然地漠視英倫、公開地親疏有別。換句話說,大不列顛參與歐盟的兩個最重要戰略意義——influence / dispute——已隨着峰會曲終而成為絕響,英國即使不自絕於歐洲,在歐盟內遭進一步邊緣化亦勢所難免。
卡梅倫化被動為主動,否決財政整合大綱,至少在國內能贏得民心,於個人和保守黨維持執政地位利多於弊。從得失利害政治權衡着眼,這位英國首相在歐盟峰會上「犯眾憎」,不惜付上為大不列顛招來「重大外交挫敗」的代價,完全可以理解。
老畢有興趣知道的是,如果英國從一開始便加入歐羅區,大不列顛的經濟、就業以至金融市場,跟英國置身區外有何不同。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Floyd Norris 12月9日發表了一文,從就業角度尋找歐羅面世十二年的贏家和輸家。作者指出,單一貨幣推出頭九年,邊緣國享受到昔日想也不敢想的低融資成本,既肆意消費復大派免費午餐,為今天拖累全球的債務危機伏下禍根。這一點如今已是眾所周知的「國際常識」,惟較少人看到的是,在美國次按危機引發金融海嘯之前,歐羅區邊緣國失業率已開始上升,「歐豬」五國和近年先後加入歐羅區的國家(塞浦路斯、馬爾他、斯洛文尼亞、斯洛伐克、愛沙尼亞),過去五年失業率和失業人數皆節節上揚;另一邊廂,德國和歐羅一旦解體極可能跟她合組「強歐羅區」的五個國家(奧地利、比利時、芬蘭、盧森堡、荷蘭),過去五年失業率一直穩守低位,其中「一哥」德國不論失業率還是失業人數,跌幅皆令人咋舌。
這五年間,德國就業市場改善了多少?答案是失業率從2006年底的9.6%,降至目前的5.5%;失業人數則自五年前接近400萬,減至今天的230萬!
與德國同被視為「強國」的歐羅區成員又如何?奧、比、芬、盧、荷五國失業率目前平均為5.5%,跟德國大同小異;芬蘭在「五強」中失業率最高,為7.8%,但奧地利、盧森堡和荷蘭俱低於5%。五國合計,失業總數與2006年相差無幾,意味過去幾年環球經濟雖風雨飄搖,惟歐羅區強國就業市場一直保持穩定。
以失業數字而論,核心國中倒以「二哥」法國表現最差。過去五年,法蘭西失業率由8.9%升至9.8%,失業人數較2006年底增加14%。
然而,法國再不濟,跟非核心國相比也形同天堂。按照Norris的分類,躋身邊緣之列的十國,過去五年失業率從平均7.4%升至15.2%,增幅超過一倍;整體失業人數同樣錄得一倍升幅,當中以愛爾蘭和西班牙最「慘情」,五年來失業人數躍增二倍,意大利和葡萄牙比十國整體表現略勝,但今天失業人數較2006年仍升近五成,跟德國同期跌近五成相映成趣。
「邊緣化」除笨有精
從上述統計可見,默克爾在巨大市場壓力下仍竭盡全力維繫歐羅區統一,大有道理。然而,必須同時看到的是,德荷等國的成功,建立於成員國競爭力強弱懸殊、歐羅區內部失衡日甚於日,這種深層次矛盾,決非一時三刻解決得來。
回到前面的問題,英國若處身歐羅區,她的位置應擺放在哪裏?大家對老畢早前〈米字旗雄風撐得幾耐? 〉一文若有印象,該記得英國債務(公私部門與金融機構一起計算)對GDP比率接近500%,在發達國中無出其右。以大不列顛乏善足陳的基本因素,處身歐羅區內難免「豬相」畢露,惟英國政府今天發債成本跟德國所差無幾,「邊緣化」,誰說不除笨有精?
2011年12月13日星期二
信報專欄 財圈識真假 - 周大福珠寶上市玄機
上星期,高仁引用「親疏有別」關係論,配合彤叔家族及新世界系過去交易的實際例子,找出替彤叔帶來巨大財富的「掌上明珠」──CTF Holding(周大福控股)。
彤叔透過所持有CTF Holding,全面控制旗下兩家公司──周大福珠寶(1929)及周大福企業各100%權益,一直運作順暢,亦沒有上市的打算。惟彤叔突然願意割愛,安排周大福珠寶上市,不少投資者均大惑不解。
本文,高仁將從家族遺產繼承的角度,以及提升公司企業管治方面,去解開周大福珠寶上市的玄機。
家族傳承常遇問題
俗語說「富不過三代」。在不少家族企業之中,第一代人辛辛苦苦打江山創業,由第二代人含住金鎖匙去守業,但到第三代人可能會變得揮霍無度。
另外,古訓有云「創業難,守業更難」,可見第二代人要守住家族生意,甚至要把家族生意發揚光大,確實有一定的難度,何妨是要傳承至第三代人或第四代人。
一般而言,含住金鎖匙出世的富二代,大多數沒有吃過什麼苦頭,出國讀書浸完鹹水之後,便順理成章加入家族企業擔任要職。
雖然富二代的教育程度較高,但論到生意頭腦或者領導特質,卻未必較第一代優勝。
若果第一代人缺乏周詳的家族繼承計劃,家族企業老臣子可能不服富二代、富三代繼承產業,甚至可能出現家族成員爭產的情況。
上市提高企業管治
有關於「創業難,守業更難」的古訓,高仁相信彤叔長子「純官」其領悟應該最為深刻。
1989年,彤叔見到家族生意的基業逐漸穩固,遂委任純官出任新世界發展(017)集團總經理,彤叔則過着退休的生活,閒時與其他「大孖沙」打高球及「鋤大D」。
但純官掌管家族生意之後,多年來東征西討,令集團債台高築,業務發展卻大不如前,最終要彤叔「出山」打救。彤叔重掌集團帥印後,業務漸漸重上軌道,可見彤叔是一個財智過人的「大孖沙」。
對於周大福珠寶上市,彤叔一直強調上市並非為分家,只是為了了結心事。但根據資料顯示,彤叔年事已高,八十有六,可能意識到家族遺產繼承將會是一個重大的挑戰,所以安排周大福珠寶上市。
不認不認還需認,純官在投資者推介會上坦白承認,周大福珠寶上市與家族安排有關。周大福珠寶上市是為了公司的長遠發展,以及避免人事出現問題。
純官表示,現時周大福珠寶主要由彤叔、純官及以純官兒子鄭志剛為首的家族三代人打理,業務運作及管理都非常理想,但到了第四代就不得而知。
高仁認為,周大福珠寶招股上市之後,引入基金及散戶作為股東之一,便可以透過投資者加強對公司的監察,以維持公司的管理質素及水平。
此外,港交所(388)對上市公司的披露水平有一定要求,周大福珠寶晉身上市公司之後,便要遵守有關的上市規則,例如刊發通告、定期公布業績、寄發年報等,均可以提高公司的透明度。
再者,港交所規定所有上市公司的董事會必須委任最少3名獨立非執行董事,兼且要具備適當的專業資格【小檔案】。
獨立非執行董事不但可以向公司提供寶貴的意見,也可以協助監察公司的交易,有助提升公司的企業管治水平。
雖然私人公司上市可以提高企業管治水平,但高仁認為周大福珠寶仍然不脫家族管治的色彩,其董事會組成可以做得更好。
董事會家族色彩濃
根據招股書的資料顯示,周大福珠寶董事會由15名董事組成,其中8位為執行董事,3位為非執行董事,而4位為獨立非執行董事。
從正面角度來看,周大福珠寶的主席及董事總經理職位由不同人士擔任,彤叔及純官分別出任名譽主席及主席,而非彤叔家族成員的黃紹基則擔任董事總經理,完全符合公司企業管治的要求。
此外,該公司委任4名獨立非執行董事,超過上市規則的最低要求,也是提高企業管治水平的好現象。
不過,該4名獨立非執行董事均是本港商界人士,包括利豐(494)主席馮國經、前「賓架」兼中策集團(235)及國際資源(1051)副主席柯清輝、從事玩具行業的立法會議員林健鋒、以及於另外11家本港上市公司出任獨立非執行董事的鄺志強,不排除是彤叔的商界友好,這有可能削弱了各人的獨立性。
更值得留意的是,周大福珠寶董事會的組成,仍然不脫家族管治的色彩。在15名董事會成員之中,彤叔家族所佔比例達到三分之一,包括第一代的彤叔、第二代的純官及侄兒鄭錦標、第三代的長孫鄭志剛及孫兒鄭志恒。
由於CTF Holding持有周大福珠寶控制性的89.5%股權,董事會可以改頭換面的機會不高,周大福珠寶將難以擺脫家族色彩,將會繼續受到彤叔家族的控制。
無論如何,周大福珠寶上市,其好處總比壞處為多,彤叔始終值得一讚。
本欄逢周二刊出。
歡迎交流上市公司的財技個案及招數,請電郵至koyan@hkej.com。
彤叔透過所持有CTF Holding,全面控制旗下兩家公司──周大福珠寶(1929)及周大福企業各100%權益,一直運作順暢,亦沒有上市的打算。惟彤叔突然願意割愛,安排周大福珠寶上市,不少投資者均大惑不解。
本文,高仁將從家族遺產繼承的角度,以及提升公司企業管治方面,去解開周大福珠寶上市的玄機。
家族傳承常遇問題
俗語說「富不過三代」。在不少家族企業之中,第一代人辛辛苦苦打江山創業,由第二代人含住金鎖匙去守業,但到第三代人可能會變得揮霍無度。
另外,古訓有云「創業難,守業更難」,可見第二代人要守住家族生意,甚至要把家族生意發揚光大,確實有一定的難度,何妨是要傳承至第三代人或第四代人。
一般而言,含住金鎖匙出世的富二代,大多數沒有吃過什麼苦頭,出國讀書浸完鹹水之後,便順理成章加入家族企業擔任要職。
雖然富二代的教育程度較高,但論到生意頭腦或者領導特質,卻未必較第一代優勝。
若果第一代人缺乏周詳的家族繼承計劃,家族企業老臣子可能不服富二代、富三代繼承產業,甚至可能出現家族成員爭產的情況。
上市提高企業管治
有關於「創業難,守業更難」的古訓,高仁相信彤叔長子「純官」其領悟應該最為深刻。
1989年,彤叔見到家族生意的基業逐漸穩固,遂委任純官出任新世界發展(017)集團總經理,彤叔則過着退休的生活,閒時與其他「大孖沙」打高球及「鋤大D」。
但純官掌管家族生意之後,多年來東征西討,令集團債台高築,業務發展卻大不如前,最終要彤叔「出山」打救。彤叔重掌集團帥印後,業務漸漸重上軌道,可見彤叔是一個財智過人的「大孖沙」。
對於周大福珠寶上市,彤叔一直強調上市並非為分家,只是為了了結心事。但根據資料顯示,彤叔年事已高,八十有六,可能意識到家族遺產繼承將會是一個重大的挑戰,所以安排周大福珠寶上市。
不認不認還需認,純官在投資者推介會上坦白承認,周大福珠寶上市與家族安排有關。周大福珠寶上市是為了公司的長遠發展,以及避免人事出現問題。
純官表示,現時周大福珠寶主要由彤叔、純官及以純官兒子鄭志剛為首的家族三代人打理,業務運作及管理都非常理想,但到了第四代就不得而知。
高仁認為,周大福珠寶招股上市之後,引入基金及散戶作為股東之一,便可以透過投資者加強對公司的監察,以維持公司的管理質素及水平。
此外,港交所(388)對上市公司的披露水平有一定要求,周大福珠寶晉身上市公司之後,便要遵守有關的上市規則,例如刊發通告、定期公布業績、寄發年報等,均可以提高公司的透明度。
再者,港交所規定所有上市公司的董事會必須委任最少3名獨立非執行董事,兼且要具備適當的專業資格【小檔案】。
獨立非執行董事不但可以向公司提供寶貴的意見,也可以協助監察公司的交易,有助提升公司的企業管治水平。
雖然私人公司上市可以提高企業管治水平,但高仁認為周大福珠寶仍然不脫家族管治的色彩,其董事會組成可以做得更好。
董事會家族色彩濃
根據招股書的資料顯示,周大福珠寶董事會由15名董事組成,其中8位為執行董事,3位為非執行董事,而4位為獨立非執行董事。
從正面角度來看,周大福珠寶的主席及董事總經理職位由不同人士擔任,彤叔及純官分別出任名譽主席及主席,而非彤叔家族成員的黃紹基則擔任董事總經理,完全符合公司企業管治的要求。
此外,該公司委任4名獨立非執行董事,超過上市規則的最低要求,也是提高企業管治水平的好現象。
不過,該4名獨立非執行董事均是本港商界人士,包括利豐(494)主席馮國經、前「賓架」兼中策集團(235)及國際資源(1051)副主席柯清輝、從事玩具行業的立法會議員林健鋒、以及於另外11家本港上市公司出任獨立非執行董事的鄺志強,不排除是彤叔的商界友好,這有可能削弱了各人的獨立性。
更值得留意的是,周大福珠寶董事會的組成,仍然不脫家族管治的色彩。在15名董事會成員之中,彤叔家族所佔比例達到三分之一,包括第一代的彤叔、第二代的純官及侄兒鄭錦標、第三代的長孫鄭志剛及孫兒鄭志恒。
由於CTF Holding持有周大福珠寶控制性的89.5%股權,董事會可以改頭換面的機會不高,周大福珠寶將難以擺脫家族色彩,將會繼續受到彤叔家族的控制。
無論如何,周大福珠寶上市,其好處總比壞處為多,彤叔始終值得一讚。
本欄逢周二刊出。
歡迎交流上市公司的財技個案及招數,請電郵至koyan@hkej.com。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