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6日星期一

信報 投資者日記 - Like?

‧若投資者經歷財富大轉移時不對資產重新部署,損失可以非常慘重;2012 年是否另一次財富大轉移,由不信中國經濟可完成軟着陸後再起飛者,轉移到相信中國還有多達20 年繁榮盛景者?曹Sir 在B6 頁深入剖析中國經濟。

‧美國有千萬富翁接受心臟搭橋手術,近30 萬美元手術費悉數由聯邦醫療保險支付;亦有需要更換髖關節的患者,因為保險公司不受理而無法接受治療。John Mauldin 在B2 頁「前沿思考」探討美國醫療及就業兩大難題。

‧投資者選取基金時總愛以往績回報作依歸,但往績與未來表現卻沒有必然關係。2009 年「最強對沖基金」錄得260%回報,2011 年卻敗掉逾半資產,在全球2400 多隻基金中成為「倒數二十強」之一。錢志健在B18 頁「金融圈內」論對沖基金的天與地。

2月5日,周日。Facebook上市,媒體爭相對這個「霸氣十足」的社交網評頭品足,《經濟學人》最新一期封面故事也講「面書」,還附以一幅世界人口比較圖。Facebook非國家,惟將其每月活躍用戶看作人口,則「面書」版圖上民眾聲勢之壯闊,僅遜中國印度而勝於美國印尼,全球第三【圖1】。

衰嘅都變好

大家對上世紀末的科網狂潮是否還有深刻印象?記得那場最終席捲世界的泡沫,97、98年始於美國,香港其時剛經歷亞洲金融風暴,股市樓市經濟元氣皆大傷,市民無心股事,美國科網狂熱初起時,本地投資者非但無動於中,甚且無知無覺。99年美國科網熱發展至如火如荼的地步,互聯網顛覆商業世界一說傳遍地球上每個角落,眼見一些跟科網沾不上邊的本港上市企業,只須在公司名稱冠上「.com」這個符號,單日股價飆升逾倍者比比皆是,人人遂起而效法,投資者則趨之若鶩。以後的事,讀者中相信不少曾身歷其境,毋須喋喋。

科網狂潮會否捲土重來,進而像上世紀末般席捲全球包括香港?今天科技板塊尤其幾隻龍頭股,各自擁有稱雄一方的商業模式,與十多年前的「亂搞一通」不可同日而語。然而,好了傷口忘了痛,放諸四海股民皆準。遠的不說,歐債危機牽動投資者每根神經,是幾時的事?一兩個月間,希臘高危歐洲衰退諸如此類,形勢只有比去年更惡劣,但年初以來環球股市普遍急升,無貨者爭相入市,「衰嘅都變好」。

從美國科網股近期表現來看,Facebook落實招股惟最快下季始掛牌,一眾跟「面書」性質相類的股份如FriendFinder Networks,以至與Facebook有緊密生意往還的公司如網上遊戲商Zynga,拜「影子概念」或「裙帶效應」所賜,年初以來股價無不一飛沖天【圖2、3】。本港近似「面書」或直接受惠於與Facebook業務聯繫的上市公司不多,加上英諺有云,fool me once, shame on you; fool me twice, shame on me,本港上市公司要像上次科網熱那樣,藉引入似是而非的社交網業務愚弄股民炒起股價,恐怕並非那麼容易。然而,任何泡沫於初起時,許多人都會直指難成氣候,惟諸如FriendFinder、Zynga股價兩三周翻一番的例子若愈來愈多,投資者貪念一起情難自禁,此風由美國吹至全球並非全無可能。

老畢無意評說社交網是否已形成泡沫,在下有興趣做的是從估值、業務等有根有據的因素,看看在這個領域中發生什麼事。從泡沫爆破十二年後科技板塊四大龍頭企業之間的對比,也許有助投資者作出比較「立體」理性的分析。

佔絕對「人口優勢」

從文首的「人口比較」可見,中國大陸在Facebook版圖上遺下一大缺口,創辦人朱克伯格(Mark Zuckerberg)親撰那通陳辭激昂任重道遠的公開信,不論出於真誠抑或言不由衷,對Facebook此刻進軍言論不自由的神州有損無益。然而,即使如此,以其世界「人口」第三的用戶基礎,商業機構若不跟「面書」建立這樣那樣的聯繫,等於自絕於Facebook數量驚人無遠弗屆的用家寶庫,放棄爭取數以億計潛在客戶的機會。

從Facebook向美國證監提交的財務資料可見,去年公司營業額多達八成來自網上廣告。招股集資後,「面書」必將開拓廣告以外的各式業務,雖難免觸碰到諸如用戶私隱等敏感地帶,惹來維權人士以至監管機構注目,但從愈來愈多商業機構以Facebook賬號核實客戶身份,足見「面書」上的一個戶口,效用差不多等於網上世界的「護照」,以Facebook在中國以外新興市場的用戶增長步伐,「人口」突破十億指日可待,如何善用這個用家寶庫開拓出廣告以外種種商機,成為Facebook和與其建立起互動關係的商業機構一大課題。然而,這種對手難以逾越的絕對「人口優勢」,令Facebook有條件作出不同的嘗試,直至找出足以讓「面書」和其商業夥伴賺大錢的途徑。

用這個眼光看,Facebook以盛傳1000億美元市值、相當於去年10億美元純利100倍的估值上市,是否「天價」便難說得很。Google 2004年以市盈率120倍上市,該公司以搜索引擎為輔助工具拓展針對性廣告的商業模式,可行性亦曾引來不少論者質疑。然而,即使Google股價在金融海嘯期間隨大市劇挫,但上市八年來仍漲升七八倍,股票開始公開買賣時,市盈率比盛傳Facebook上市估值還要高。然而,以去年純利為準,Google P/E今天已降至約20倍水平。換句話說,過去八年Google以實績推翻當初向公司投以懷疑眼光的論者,同時證明上市初期願意付出過百倍市盈率持有該股至今的投資者眼光奇準。

Facebook能否一如Google,以實際績效證明懷疑者大錯特錯(proves the skeptics wrong),是這宗萬眾矚目IPO最值得留意的發展。

證明懷疑者錯

如果投資Google、Facebook,博的是它們證明懷疑者錯,那麼一再向市場展示盈利能力冠絕天下,且以強勁銷售增長推翻the law of large numbers的蘋果,情況便恰恰相反。在Apple的例子中,懷疑者得反過來證明自己對。此話怎說?以網上零售商亞馬遜(Amazon)跟蘋果作一對比,或許有助大家明白老畢的意思。

以某些指標衡量,蘋果與亞馬遜乃截然相反的企業,前者邊際利潤高得令人眼紅,後者微薄得叫人「心酸」,惟以估值水平計,亞馬遜市盈率接近百倍,蘋果卻只有十餘倍。亞馬遜期望發展成「網上沃爾瑪」,藉龐大銷售規模令低至二三個巴仙的邊際利潤也能使公司躋身全球最賺錢企業,意向昭然若揭。它要做的,是有朝一日憑着「網上沃爾瑪」這個身份回饋看對的人,以證懷疑者大錯特錯。

市場永遠逐夢

投資就是這樣有趣,打個比喻,如果這是一場賽馬,Facebook用戶基礎大得驚人,在支持者眼中發展潛力深不可測,市場給它無數個「like」;亞馬遜一意成為網上世界的沃爾瑪,鬥心強橫,市場不介意這匹「馬」步幅狹窄利潤微薄,給它十個「like」;蘋果三番四次令懷疑者眼鏡碎滿一地,但估值卻愈來愈「平」。今時今日,Apple已毋須向任何人證明任何事,只要懷疑者始終無法證實自己對,蘋果便能發揮王者本色逢馬過馬,唔信唔信又贏一場,惟市場給予它的「like」卻反而最少。

蘋果太出色太厲害,投資者需要的是想像空間,市場追逐的永遠是一個「夢」!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