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日星期一

信報 投資者日記 - 頁岩革命尋寶 中美誰主浮沉

‧在「長揸」淪為笑話的高頻交易年代,投資贏錢關鍵不在於持倉期,而在於入市時機。曹Sir在B7 頁指出,中國經濟正重複1950 年起的香港,一個中長期上升大趨勢在2009 年已於神州大地展開。

‧西班牙街頭抗爭愈演愈烈,中堅分子包括三十多歲還要跟父母同住的失業憤青,情況與爆煲前的希臘甚為相似。歐盟近期整合救市基金,但根本沒能力助西國脫困,債務危機如何了斷,未來一年將成市場焦點。詳見B1 頁「前沿思考」。

‧今年首季剛剛結束,沒有暴跌式「大震倉」,也沒有700、800 點的暴升日子。展望未來三季,錢志健認為變數無限,後市無路可捉,可取之法是以龍頭主力股作主導,配合期權護盤策略控制風險。詳見B15頁「金融圈內」。

4月1日,周日。上月底,美資大行花旗發表一份令人「眼前一亮」的報告,拜頁岩(shale)油氣開採技術發展飛快所賜,美國油氣產量未來幾年可望倍增,令美國油產得以於2020年前超越當今二大產油國俄羅斯和沙地阿拉伯,一躍而成能源霸主。報告還提到,連同加拿大和墨西哥,北美成為「新的中東」勢所難免。

看後,老畢第一個感覺是:「中國怎麼辦?」花旗在報告中提及美國成為能源超強後可能出現的狀況,包括:①實質GDP額外增長2至3.3個百分點,經濟規模得以擴大3700億至6240億美元;②2020年前職位淨增360萬份,其中多達三分一來自間接受惠於能源繁榮的工業(尤其製造業),全國失業率因而下降最多1.1個百分點;③經常賬赤字從目前相當於GDP 3%,大幅降至2020年前的0.6%;④在經常賬回復平衡下,美元滙價有上調空間;⑤隨着美國能源獨立性不斷加強,對進口石油依賴程度大幅下降,中東地緣衝突政局緊張對美國構成的直接風險可望大減。

頁岩革命引進神州

花旗想得太好太美,似乎美國自己坐擁大量資源,不必依賴進口,中東出事世界大亂,美國大可置身事外獨善其身,完全漠視山姆大叔的全球戰略和中東變化對這種戰略布局的影響,顯然不懂美國。不過,美利堅製造業若因本土油氣開發突飛猛進、產量出現長足進展而踏上中興之路,中國對進口能源依賴卻有增無減,加上勞動力和工資優勢今非昔比,中美競爭力確有此消彼長之勢,這也許才是花旗報告值得注意之處。

在水平井鑽探(horizontal drilling)和水力壓裂(hydraulic fracturing)兩種開採技術不斷改良帶動下,美國頁岩氣(shale gas)近年大量投產。此二大技術有多成功,從美國本土天然氣價格比五年前水平劇跌八成、與油價差距連年擴闊可窺一斑。在「頁岩革命」之前,美國為滿足國內天然氣需求,得輸入一定數量的俄羅斯液化天然氣(LNG),而歐洲國家對俄國天然氣依賴之深,從普京多次把這種資源用作政治籌碼,跟東歐諸小以至西歐諸強討價還價中表露無遺。然而,今天山姆大叔非但毋須從北極熊一方輸入天然氣,奧巴馬政府更預期美國不出十年將成為天然氣淨出口國。這等於說,美國棄買的俄國天然氣,得由歐洲諸國填補,供求狀況因而驟變。歐洲氣價雖沒有美國跌得那麼厲害,惟歐美境況相似同病相憐,兩地氣價跟亞洲相差皆不可以道里計。花旗將美國減少對進口能源的依賴與中東不再重要劃上等號,雖把地緣政局看得過分簡單,但頁岩革命對大國政治博弈有不容忽視的影響,從俄羅斯向歐洲諸國大打天然氣牌空間不斷收窄,足可初窺端倪。

在花旗報告發表數天後,本報於3月24日刊登了中華能源基金委員會幹事長王鼎立對該基金委員會顧問、中國石化總公司諮詢委員會委員張抗的訪問(題:〈美國非常規油氣開發對能源格局影響〉),站在中國的角度探討這個當今能源領域炙手可熱的話題。此文以一問一答形式出之,對頁岩油氣開採技術、對環境的各種影響,以至中國能否一如美國從頁岩發展中為能源供應找到出路,作出專業性與深入淺出兼而有之的介紹,值得細味。

中國儲量冠全球

從張抗對王鼎立提出的多項問題的回應中,老畢認為有三點甚具一引價值:①根據3月16日公布的《頁岩氣發展規劃》,中國在2015年將實現頁岩氣初步規模化生產;②中國發展頁岩氣不缺資源,技術亦具一定基礎,很多國外採用的鑽井設備和材料皆產自中國;③頁岩油氣開發活動對外開放,藉此引入更先進的技術,勢在必然。

為對以上數點有更深入的了解,老畢涉獵了一些額外資料,當中英資大行巴克萊上月底發表的報告,就在全球範圍內比較了技術上可開採頁岩氣的儲量規模。根據巴克萊的說法,中國可開採頁岩氣儲量達25.05萬億立方米,美國僅12至13萬億立方米。在全球比例分布上,中國佔所有頁岩氣資源的19%,美國僅13%【圖1】。由此可見,張抗所說中國頁岩氣儲量豐富乃不爭事實,關鍵在於怎樣大規模開發投產,把美國的頁岩革命模式引進中國。

人類世世代代為「資源見頂」寢食難安,惟科技一而再地令見頂之期延後,糧食如此,能源亦然。舉凡資源領域起革命,投資概念必會應運而生,太陽能、風電、生物燃料、電動車,例子不勝枚舉。然而,迄今為止,這些另類能源在發展和大規模使用上各有難處,離取代石化燃料仍然甚遠,頁岩卻以事實改變了能源市場的生態。煤和核能已因來自天然氣的價格競爭而大受影響;另一方面,從原油期貨與現貨價差不斷擴闊可見,市場對石油未來供應增加已作出反應。

從積極參與頁岩能源開發的公司,絕大部分為耳熟能詳的綜合油氣巨企如埃索森美孚、英國石油;又或大型非綜合上游開採商如美國的Anardarko Petroleum、Cabot Oil & Gas等可見,要找出「純頁岩概念」的獨立能源公司甚難,更何況油氣價格本身會受到供應增加影響,缺乏規模效應的中小型開發商似難受惠。

技術改良看高一線

老畢相信,頁岩革命中最值得看好的是技術和服務相關企業。張抗在訪問中提到,水力壓裂液中必用的支撐物陶粒(proppant ceramics),不少產自中國。我發現,在頁岩熱尚未像今天般廣為人知時,美國有一家專門生產陶粒的上市公司Carbo Ceramics(紐交所代號CRR),從2007年至去年中股價翻了數番,而且走勢穩定。後來傳媒爭相報道美國頁岩熱,CRR股價反從去年高位回落近半【圖2】,名副其實「見光死」。

然而,中美皆高度重視頁岩能源開發,像CRR一類供應油氣開採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物料,又或提供技術改良方案的供應商,長遠而言必屬頁岩革命的贏家,投資者不妨多加注意。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