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5日星期三

信報 投資者日記 - 美麗的誤會

‧內地食品安全問題時有所聞,近日生人勿近的食品就有乳製品,難怪內地父母要來港搶貴價奶粉。進口牛奶雖然有價有市,但卻不及進口奶牛吃香,現代牧業(1117)就是當中的佼佼者。詳見B2 頁「冷熱財庫」。

‧中移動(941)肩負研發TD-SCDMA 的國家重任,以致3G 技術上落後於對手實在無可奈何。筆銘認為中移動估值雖然不算高,但現階段炒4G 概念未免太早,年底前晉身紅底股行列機會不大。詳見B8 頁「筆聞集」。

‧維達(3331)早前同一天高調兩度抽水,以差別極大的價錢分別批出新舊股份;大股東擺明車馬將個人利益建築於小股東痛苦之上,實屬挑釁!阿梅為黑白顛倒不平鳴,是滿腔熱情還是太天真任性?詳見B15 頁「財經DNA」。

4月24日,周二。公共決策講求透明度,閉門造車易招口舌,主事官員盡量把政策制訂過程公開,不代表公眾有力影響遑論參與決策,惟藉製造溝通無間福為民開的感覺,當局大賺「形象分」,無本生利,何樂而不為?

好心往往做壞事

貝南奇上任以來,聯儲局在這方面下了不少工夫,非但開了主席於決策會議後會見記者有問必答的先河,今年起還加入了利率預測這一環節,把聯儲局官員對貨幣政策的想法,每隔一季便公諸於世。

然而,好心,有時真的可以做壞事。第一,決策者對利率何去何從,看法並不一致。第二,隨着經濟變幻數據更新,A君三個月前預期2014年加息,不等於他今天的想法一樣;B君1月份認為息口最快要到2016年才會上調,不意味他4月份亦作此想。說到底,利率預測是一個moving target,絕非一成不變的「目標」。

提高透明度無非為了讓公眾加深對政策的瞭解;把決策者對利率去向的想法「透明化」,倘若換來增添市場疑惑的結果,跟聯儲局的原意豈非背道而馳適得其反?這樣的措施,有沒有為做而做維持下去的必要?

訊息混亂市場狐疑

以1月份的公布為例,聯儲局在議息聲明中雖保留超低息至少將維持至2014年底這句話,惟從【圖1】可見,預測局方於2014年前(2012、13年)加息的決策者,各有三位合共六人。在另一邊廂,預期利率在2014年後(2015、16年)始會上調的官員,分別有四人和二人,合共也是六位。分開來看,認為聯儲局將於2014年加息的決策者多達五人,不論絕對值還是以比例計皆最高,但從預測分布形勢可見,相信2014年加息的官員非但佔不到壓倒性優勢,跟預測局方早至2014年前或遲至該年之後加息的決策者數目相比,整體而言甚至有所不及。

利率預測雖不一定會對聯儲局在議息聲明中採用什麼字眼構成影響,但投資者既接收了可能混淆視聽的訊息,市場將作出怎樣的反應便很難估計。在1月份決策者利率預測首次向公眾發布後,聯邦基金利率期貨一度強烈反映聯儲局將提前加息,雖只曇花一現,市場對息口上調的預期迅速收歛,惟由此可見,當決策者的想法跟市場參與者有明顯出入時,資產價格很易出現劇烈波動。

從過去數月美國數據反映經濟略有改善來看,本周聯儲局會議結束後公布的利率預測,決策層中「鴿」變「鷹」的機會大於「鷹」變「鴿」;也就是說,年初預期局方將於2012或2013年加息的官員,改變主意的機會不大;年初認為利率最快於2014年後才會上調的那六人,當中卻可能有人「轉軚」。過於戲劇性的動作,比如由2016年「反身倒躍」至2012年,可能性微乎其微,但原先預測2016年才會加息者,於本周會議後投向「2015陣營」,又或年初估計2015年加息者投入「2014陣營」,可能性不能排除。

若然出現上述第二種情況,基於預期2014年加息的官員本就佔多數,且與聯儲局「官方」立場一致,對市場的影響應該最小。關鍵是原先預測2016年加息的決策者,會否投向2015年的陣營。從圖1可見,年初有二位決策者作此估計,假設當中一人「蟬過別枝」,改為預測2015年加息,那便意味「2015陣營」將增添一員,由四人變為五人。倘若其餘年份「人腳」不變,預測美國息口將於2015年上調的決策者,便與相信2014年加息的陣營看齊,同為五人。

2015年加息?

假如事情真的往此方向走,一切變動便源於決策層內「鴿中之鴿」輕微修改立場,稍稍前移對加息時間的估算;若說此舉會帶來什麼影響,那就是決策者中更少人相信超低息將一直維持至2016年甚至更後,這自然不代表聯儲局在政策上有任何趨於寬鬆的傾向,但只要年初相信2016年加息的兩位官員中有一人投向「2015陣營」,那麼2015與2014兩營人數便成五對五之比,旗鼓相當。在這個基礎上多走一步,假設年初相信2016年加息的兩位決策者一起投向「2015陣營」,其他年份預測者數目維持不變,則整體上預測2015年加息的決策者,更將以六對五之勢壓倒「2014陣營」。

ZIRP再延長一年?貝南奇可曾想過,原意是提高決策透明度、加強與市場溝通的「德政」,竟有可能引起這樣一個「美麗的誤會」?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