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2日星期四

信報 投資者日記 - 「借長貸短」便宜任撿?

‧科技一日千里,生物技術尤其如此。價錢廉宜、一如驗孕器一樣方便的驗癌測試,還有「先追蹤後剷除」的納米抗癌藥,將有助人類延年益壽。但人活得更久,對經濟是禍是福?B2 頁John Mauldin 專欄「跳出思維定式」探討抗癌生物技術的投資潛力。

‧社保基金據報斥資多達100 億元人民幣托市,但A 股市場卻頹勢依然。相對於每天過千億元的成交,社保基金的彈藥不算什麼,但考慮到基金出手往往早着先機,加上7000 多億元資金有望逐步入市,都有望利好A股及港股。詳見B3 頁「冷熱財庫」。

‧美元走勢往往透視投資者的風險胃納,研究部在B5頁分析投機性外滙期貨及期權淨倉變化的數據,發現投機者頗為看好美元前景,但美元可能會出現短暫回調,意味着資產價格或有望反彈。

12月21日,周三。歐洲央行首次進行三年期貸款操作(LTRO),結果向銀行體系釋出4890億歐羅資金,遠高於市場預期的中位數3100億歐羅,多達523家金融機構利用歐洲央行提供的這個流動性窗口紓緩資金壓力。

在操作進行前,財困國尤其意大利、西班牙的債息已「偷步」回落【圖1、2】,而歐羅、股市以至其他風險資產亦普遍靠穩,顯見市場對LTRO穩定市場的作用有所憧憬。

為配合操作,歐洲央行擴大了合資格抵押品種類,變相放寬抵押品要求,把中小企貸款以至資產抵押證券(ABS)納入其中,以鼓勵銀行積極借入息率低至1厘的三年期貸款,購進孳息遠高於此的財困國債券(主要為意、西兩國主權債),一則讓銀行「無驚無險」套取息差;二則藉此壓低債息,協助財困國以較能負擔的成本發債融資;三則歐洲央行假金融機構之手買入財困國債券,在毋須開動印鈔機的前提下購債壓息,這個計劃是故被不少論者冠以「走後門量寬」(back-door QE)之名。

歐央行「走後門量寬」

老畢已多番提及,這個在概念上跟利差交易(carry trade)並無二致的所謂Sarko trade(因法國總統薩爾科齊力主而得名)只有短期效力,對解決歐債危機最終於事無補。然而,有二三事值得補充,趁銀行對歐洲央行三年期貸款「需求殷切」,不妨在此再添一筆。

基於債券的風險特性,年期愈長,投資者一般會要求較高的回報(孳息),以補償因持有資產較久而相應增加的風險。除非經濟衰退和通縮壓力彰彰明甚,否則債券孳息曲線最多平坦甚少倒掛(短息高於長息,inverted)。由於孳息曲線這種在正常情況下徐徐向上的形態,借入短期資金投放於年期較長的債券,於金融市場相對穩定、流動性充裕的日子,投資者有足夠空間穩賺息差。

在操作概念上,利差交易「借短貸長」,惟對運用這個策略套取息差的投資者而言,最大而無法控制的風險潛伏於利差交易融資來源(短期貸款市場)的息口變化,一旦遇上貸款到期而短息劇烈波動,投資者能否以合乎效益的資金成本為短期貸款續期,使利差交易保持有利可圖,足以決定「借短貸長」到頭來是無驚無險便宜任撿,抑或驚濤駭浪莫可名狀。

穩賺不賠?

歐洲央行的LTRO操作,在意念上恰恰跟傳統利差交易「借短貸長」的模式相反。首先,貸款償還期長達三年,意味利用這個窗口融資的銀行,只須付出年息1厘,三十六個月內毋須為息口波動而憂,那等於歐洲央行把銀行利差交易的資金成本「鎖」在1厘水平,且三年內毋須為貸款續期大費周章,大大提高銀行利用該項設施購入意大利、西班牙等財困國債券的誘因。

歐洲央行除了為三年期貸款息率「封頂」外,Sarko trade跟傳統利差交易還有一個十分顯著的分野,後者在操作上「借短貸長」,而Sarko trade則反其道而行:「借長貸短」。正如前述,歐洲央行向銀行提供的貸款,年期長達三年,在「正常」情況下,基於債券的風險特性,借入成本較高的長期貸款,以之投放於回報較低的短期債券,乃有蝕無賺不合邏輯的行徑。

然而,歐債危機導致意大利、西班牙年期十年以下債息過去數月大幅抽升,短息一度高於長息;與此同時,在歐洲央行替融資成本「封頂」的前提下,銀行借入「長錢」,三年內不必為貸款續期而憂。利用央行提供的廉價資金購入回報肯定高於融資成本的「短債」,既安全又穩賺息差。這個跟傳統carry trade借短貸長逆向而行,借長貸短無本生利的完美交易,何樂而不為?

可是,光棍佬教仔都有話:「便宜莫貪。」看起來愈「着數」的東西,愈得提高警覺。這當然不是說,歐洲央行刻意設下陷阱給銀行踩,LTRO的用意無非假商業銀行之手壓低短債孳息,一來減輕財困國發債融資成本,二來投資者若因此而恢復對意、西等國的信心,長債孳息亦可望逐步回落,令整條國債孳息曲線下移,為歐羅區開源節流整頓財政買來時間和空間。

疑點重重急待解答

想是這麼想,惟此一「走後門量寬」的如意算盤,疑點重重急待解答,比如歐洲金融機構近月爭相減持「豬債」,為資產負債表降低風險,幾經艱苦初見成效,銀行會不會因貪圖息差冒重蹈覆轍之險,由「去槓桿化」一百八十度變作「再槓桿化」?銀行大舉購進「豬債」,相關資料在監管機構日後進行的壓力測試中無所遁形,市場氣氛一旦再度轉差,銀行買入的債券愈多,愈有可能成為炒家狙擊的目標,Sarko trade利潤再吸引,相信亦不足以誘使已如驚弓之鳥的金融機構栽進同一個泥淖。

「借長貸短」便宜任撿?老畢奉勸各位,勿因股市短暫急升而過早risk on!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