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2日星期一

信報 投資者日記 - 金磚四國難兄難弟 中港兩地明年勢危

‧恒指上周未能企穩於19000 點之上,且向下補回部分上升裂口,技術走勢並不樂觀。另一方面,短線市寬升至50%中線後缺乏再升動力,中線市寬則於一年阻力約60%調頭向下,反映大市已開始回落。研究部在B8 頁分析港股走勢。

‧2012 年將至,投資者最關心的是內地政策能否徹底轉向,溫天納回顧以往兩次政策快速轉向的例子,認為中央這次將採取「以不變應萬變」的策略,保持穩健貨幣政策,實施積極財政政策,房地產調控則難望放鬆。詳見B16 頁「納論招言」。

‧沒有人可以準確預測行情,若要預測,更有效的方法,便是在急跌急升的波幅市中令身家力保不失。回首2011 年,不投資或是「最佳投資」。踏入最後「倒數」三周的「金融圈內」,錢志健在B17 頁分享操作上的智慧。

12月11日,周日。「牛眼大師」John Mauldin下月東來亞洲,在港期間將出席《信報》主辦的論壇,看宣傳資料,主題應離不開「金磚四國」(BRICs)的投資前景。老畢忽然心血來潮,想到嘉賓中若有法興環球策略師愛德華茲(Albert Edwards),以其「大淡友」本色,跟觀點處處流露報憂不報喜傾向的「牛眼John」一唱一和,與應邀列席的俄鋁(486)高層針鋒相對,而曹Sir和Lewis兩位則兵分兩路左右夾擊,論壇加倍精采勢所必然。

想起Albert Edwards,只因此君在上月底一篇論述新興市場的大作中,對「金磚四國」這個由現任高盛資產管理主席奧尼爾(Jim O'Neill)首創的名詞冷嘲熱諷,跟後者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愛德華茲借其舊同事Peter Tasker之口,為BRIC每個字母賦予新的「定義」。結果,「金磚四國」由街知巷聞的Brazil、Russia、India、China,搖身一變成為Bloody Ridiculous Investment Concept!

四國俱面臨挑戰

玩笑是否開得過分,見仁見智。然而,從金磚四國股滙表現以至政經局勢觀察,愛德華茲對BRICs肆意揶揄,決非無的放矢。

按四個字母排列次序順藤摸瓜,巴西今年第三季GDP錄得負增長,倒退幅度雖僅0.04%,惟這個在資金蜂擁流入期間加息最頻密的新興大國,於逆流中減息態度亦最進取。

俄羅斯國家杜馬(眾議院)選舉剛結束,執政統一俄羅斯黨控制的議席雖大不如前,但上至京城莫斯科、下至遠東城市海參威,全國各地抗議選舉舞弊的示威活動皆如火如荼,以強人姿態掌控俄國政權接近二十年的普京,正面對上台以來最嚴峻的挑戰(新一期《經濟學人》封面故事〈普京的俄羅斯〉(Putin's Russia),值得一讀)。

關於俄羅斯,必須一提的是,花旗銀行在近日發表的報告中指出,從俄國過去的議會選舉結果可見,執政黨議席得失跟莫斯科向不同選區發放的經援,存在明顯的正比關係。按人口比例計算,經援愈多,執政黨支持度於大多數情況下愈高,反之亦然。可是,這次杜馬選舉卻打破了這種常規,全國示威雖則針對舞弊行為,但執政黨在接受中央龐大經援的選區中,也有箍不了票之勢,意味普京以經濟甜頭換取政治控制的能力,隨着俄羅斯經濟好景不常每下愈況。選舉結果作實後,俄羅斯股市跌個四腳朝天;俄國若一如部分論者警告那樣,成為2012年地緣政局一大隱憂,該國股市估值再吸引,恐怕亦難阻國際投資者「以腳投票」。

印度又如何?環球經濟前景雖不明朗,該國央行最近還是多加了一次息,可見印度通脹壓力揮之不去,財金當局進退兩難腹背受敵。今年7月至今,印度盧比兌美元滙價下跌18%,股市更劇挫22%,頹勢表露無遺。

從外儲看貨幣鬆緊

B、R、I先後說過,輪都輪到港人最關心的C:中國。自人民銀行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半個百分點以來,本港投資者加倍憧憬中央調控提早「收工」、阿爺盡快放水。然而,內地股市在存準金調低後持續不振,上證綜指於三十二個月低位徘徊【金磚四國股市與全球和歐羅區股市比較,見圖1】。由此可見,脈搏貼近北京、升跌起伏直接受中央風向牽引的A股,對政策轉趨寬鬆的迹象,似不若港股般反應正面。說到底,經濟唔好阿爺才要鬆手,中央改弦更張棄緊從寬,何喜之有?

內地繼上周五公布11月份CPI和PPI升幅分別回落至4.2%及2.7%後,周末發表11月出口總值,按年增幅13.8%,乃剔除1、2月春節扭曲效應後,自2009年12月出口復蘇以來表現最差的一個月。上月貿易順差145億美元,較10月錄得的170億美元亦有所收窄。

在投資者對中國經濟無限憧憬、一個二個預期人民幣單向升值的日子,離岸人民幣(CNH)相對受嚴格管控的在岸人民幣(CNY)出現溢價,是離岸人民幣數量有限,諸如「點心債券」等金融產品供不應求下的正常現象。然而,自9月以來,CNH相對CNY持續錄得折讓,出現所謂的「倒掛」現象,加上唯一合法莊家——結算行中銀香港(2388)——買賣人民幣受到配額規限,CNH過去數月受到不成比例的衝擊,除了反映國際投資者風險胃納此一時彼一時外,結算行受配額掣肘不能充分發揮市場莊家維持流通性的作用,亦是離岸人民幣滙價波動的原因。

然而,歸根結柢,CNH相對CNY出現「倒掛」,只是國際投資者對中國經濟前景和人民幣滙率預期有變的「副產品」,與其時刻緊貼CNH/CNY兌美元行情,還不如針對滙價波動的源頭,把注意力放在貿易順差、外國直接投資(FDI)和「熱錢」三大元素構成的官方外滙儲備變化。

中國外儲縮減勢頭,今年9月已啟其端,此風會否一發難收,從最新公布的外貿數據觀之,情況不容樂觀。出口告急順差萎縮(遑論出現逆差)、外資流入減少(遑論大舉流出),皆意味市場對人民幣需求下降,此一發展非但對在岸/離岸人民幣滙價俱有負面影響(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與收市價差距,見【圖2】),更重要的是央行毋須因應資金流入不斷發行人民幣以阻其升勢。存款準備金率下調半個百分點,相當於央行為4000億元人民幣貸款解凍,但這就足以抵銷貿盈收窄和資金減少流入引發的緊縮效應了嗎?由此推斷,內地貨幣政策雖有進一步放寬空間,惟投資者必須把政策與貿盈和外儲變化一併觀察,以判斷整體貨幣環境是否一如愈來愈多人預期般由緊入鬆。

香港樓市、消費深深依賴「北水」,如今形勢有變,已出現逆轉勢頭的本港經濟和資產市場,明年恐將雪上加霜。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