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2日星期一

曹仁超 - 港股未來應該好chok

美國11月失業率回落到8.6%,是因為有31.5萬人放棄再找工作而非就業機會上升。美國就業人口佔總人口比例已由2000年64.5%,下降到58%,代表過去十年超過1000萬人不再就業。目前平均失業時間長達40.9周,上述是好消息嗎?

零售好景「係咁先」

香港零售業從2011年7月開始走下坡,自2003年7月受內地自由行刺激而被睇好的零售股,經過8年好景亦係咁先。

2001年因中國加入WTO而引發全球商品價格上升,到今天隨着中國人民幣及工資大幅升值,上述講法面對考驗。11月1日,澳元宣布減息,此乃兩年半以來首個訊號,代表礦務股高潮已過;9月29日,加拿大BC省發現新銀礦亦令銀價出現大幅調整,金價進入上落市。

貝南奇是研究1929年華爾街危機的專家,在他任內相信不會讓「大蕭條」在美國重演!因此,每次有人大叫Double Dips時,個人反而認為是「入市」時機,例如2009年3月,U. S. Conference Board公布消費信心跌至最低及2011年10月CNN/Opinion Research Corporation調查結果,48%美國人認為2012年出現大衰退。

入行40年,這些論調聽得太多了漸漸出現免疫能力,危言的確聳聽,事後發現只是自己嚇自己,在各國央行都大印鈔票環境下,是不可能再次出現大蕭條的;反之,日本模式「資產負債表衰退」卻隨處可見。日本資產負債表衰退只影響日本,美國資產負債表衰退卻影響全球!日本政府負債由日本人承擔,歐洲政府負債卻由外國銀行承擔,因此引發主權債券危機。

貝南奇的QE及QE2未能改變2006年年中開始的美國樓價方向,卻改變了2009年起香港樓價方向,基於聯滙制度令香港樓按利率一度跌至2.5厘,加拿大按息較香港高出一倍、英國高出125%、澳洲高出250%、印度高出450%、巴西高出500%,低利率支持本港樓價由2009到2011年進一步上升。隨着中國銀根抽緊,今年第三季起香港資金大量回流中國,本港低按息時代結束,上述改變對未來本港樓價影響如何?仍是未知數。再加上2012年新特首可能改變本港土地未來供應量。各位知不知2009到2011年本港樓價上升理由?一、美元貶值;二、樓按利率下降。上述兩大因素在2012年將消失,如再加上土地供應量上升,未來本港樓價下調壓力較一般人估計大。

同床17夢

1990年後的日本面對GDP沒有增長,問題主要是政治出現癱瘓,過去15年換了15個首相。今天上述問題在G7國家同樣出現,透過貨幣政策(因為日圓自1985到1994年大幅升值),美國延遲了上述問題出現,但到了2007年已避無可避。歐羅危機的出現是因為吸收了希臘、西班牙、葡萄牙及意大利等國家為成員,南歐人着重享樂,競爭力一向不及德國,一旦需要同德國人在同工同薪條件下競爭,工作機會流失,失業率自然狂升(我女兒兩年前到希臘旅遊時叫一個午餐,他們要花三小時才弄好),至於葡萄牙人的工作態度在澳門生活過的人亦早領教過;西班牙及意大利人同樣是享樂主義信徒,歐羅問題是把享樂主義者同努力工作者綁在一起,甚至希臘新政府同意50% haircut,問題一樣未解決。

歐盟由27個國家組成,17個加入歐羅區共同使用單一貨幣(歐羅),問題就出在此,貨幣統一了,但17個國家仍各自為政。夫妻同床亦可異夢,更何況17個政府同睡一張床?英國人的智慧就是加入歐盟卻不放棄英鎊。歐盟27個國家加起來佔全球GDP 20%,略低於美國,歐洲不是其他國家的產品主要出口市場,因此對全球其他國家經濟影響不及美國,但不是沒有影響,形成明年投資市場極難捉摸。

恒生指數由2010年10月24989點回落到今年10月4日16170點,然後又反彈到20272點。於過去一年(去年10月至今年10月)指數跌幅達35.29%,於10月又反彈25.36%,10月升市中出現細價股升幅超過大價股。上述走勢於1974年10月曾出現過,當年11月股市又再回落並於12月恒指見150點,才結束由1973年3月開始的超級大熊市(跌幅91.54%),估計恒指後市在16000點到21000點之間有排搞。未來港股應該好chok,你有沒有turn volatility into profits的本領?

UBS研究過去300年英國股市表現,發現表現最出色20年就是1980至1999年,平均每年回報8%至10%;最差是1900至1919年及1960至1979年,平均每年回報率是-4%到-6%。其他日子每年回報率只有2%至4%。香港股市沒有如此長日子的歷史,大部分資料只由1970年開始,令人擔心是港股表現最出色日子至2007年結束(如沒有中國因素,相信港股表現出色的日子早於1997年結束)?

ETF推升金價

債券孳息率自1980年起開始回落,1982年8月美股開始超級大牛市。債息進入2000年仍在回落但股息率則止跌回升,理由是2000年美國標普500股息率已跌至1厘(當年10年期債息仍高過6厘)。今年第四季再次出現股息率高出債息,上一次是2009年第一季,這是否利好後市?


--------------------------------------------------------------------------------

香港從1997年起透過投資賺錢變得愈來愈困難,理由是特區政府的領袖愈來愈愚蠢,以及世界金融市場愈來愈瘋狂。西方國家政府只曉印銀紙,新興工業國官員則愈來愈貪污。


--------------------------------------------------------------------------------

2001年911事件後美國政府推出反恐政策刺激金價大升,美元滙價大跌。2007年10月美國次按危機引發2008年金融海嘯,今年又要面對歐洲主權債券危機,9月金價一度見1921美元。過去8年金價大幅上升部分理由是因為推出黃金ETF,令投資黃金變得十分容易。大量資金流人ETF令黃金投資需求大增,但今年下半年起面對大量ETF被兌現,代表金價在1500至1920美元之間上落機會最大。

至於房地產投資仍是「地點、地點、地點」,例如1997年應該棄香港到英語區國家投資,包括加拿大、澳洲、美國及英國;2003年重返香港買豪宅;今年下半年連內地房地產is on fire,萬科總裁郁亮說:「中國房地產的好日子時間太長了,對大家的影響都很大。甜水裏泡大的孩子,很容易變成溫水裏的青蛙。」中國經濟如何在房地產售價回落中保持GDP增長率在6%至8%?今年除加拿大外,連澳洲房地產亦開始回落。

根據S-Curve理論,經濟上升初期可維持繁榮20至30年,那段日子是百花齊放期,之後進入整固期即汰弱留強(美國由1966至1982年,香港1981至1984年);然後再出現15至20年繁榮期。香港經濟由出口導向轉為服務型只需3年(1981年7月至1984年7月),美國要16年(1966至1982年),中國這段整固期需時多久?

內地項目有買早無買錯

根據世界銀行副主席林毅夫在Demystifying the Chinese Economy中估計,時間不會很長。理由是中國經濟仍可改善的空間十分多,包括地域差距可以拉近,以及國企改善空間仍十分大;加上2009年中國人均年收入約3744美元,只是全球平均數43%(或美國人均收入8%),中國絕對有條件再支持15至20年的GDP高增長。換言之,明年宜趁低吸納內地投資項目,事後發現可能是買早了一點,但絕不會買錯;因為即使在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下,中國GDP增長率亦從未低於6%,相信這次亦不會,估計明年GDP增長率在8.5%左右。

中國樓價到了今年下半年才開始回落,GDP增長率亦由去年年初10.5%下滑到今年第三季9.2%,估計明年GDP增長率只有8.5%,形成中國對鉛、鐵礦砂、鋅、鋁、銅、鎳和棉花等需求下降,上述原材料中國佔全球總需求30%至45%,當中國GDP增長率放緩,對上述原材料價格已產生影響。中國經濟將由粗獷型走向節省能源和資源型,例如自2008年起對石油供求形勢亦出現改變,來自油頁岩的石油及各國輸氣管建成,大量投入服務令未來12至15年全球能源供求形勢大大改變(尤其是中國)。2009年油價上升不是因為需求回升,而是因為美元滙價下跌,到今年5月,相信美元回落期已完成,不再影響油價。

美國2008年出現金融海嘯,令過去中國透過大量生產或大量出口的經濟模式站不住腳,故不得不轉型,大量中小工廠將被淘汰出局,2008年11月中國政府提出經濟轉型策略,2009年中國GDP只佔全球GDP 8.5%,卻消耗全球鋼材46%產量、煤炭45%、水泥48%,中國電力、鋼鐵、有色、石化、建材和紡織等生產平均消耗能源及原材料較先進國家高出47%。過去10年中國高耗能工業不但推高了全球原材料售價亦為中國帶來嚴重環境染污問題。

如何從高耗能時代轉化為善用資源時代?透過節省能源、原材料的開支及發展起資本密集工業,服務業成為經濟上升的主要動力。中國較香港大許多,加上今天面對國際形勢不及80年代香港那時好,轉型自然需時久些。


--------------------------------------------------------------------------------

明年眼前三座大山:一、美國GDP陷入低增長;二、歐羅危機沒完沒了;三、中國房地產進入調整期。利好方面:一、隨着CPI於今年8月見頂,人行毋須抽緊銀根;二、A股自2009年8月調整至今,恒生指數自去年11月起調整,資深投資者早已手持現金等候機會執平貨。


--------------------------------------------------------------------------------

今日世界經濟問題是E7(7大新興工業國)擁有全球50%人口只佔全球GDP 20%,而G7(發達國)只有全球20%人口卻佔全球GDP 50%。世界經濟進入再平衡期,2001年中國GDP 1.3萬億美元,2010年5.9萬億美元,上升353%。2001年美國GDP是中國八倍,今天只是中國2.3倍。今年美國負債是GDP 100%、中國只是GDP 17.5%。10年前中國加入WTO後忙於出口,美國卻忙於攻打伊拉克和阿富汗,之後又忙於搶救銀行。今年第三季中國GDP仍以9.2%速度增長、美國卻只有2%。美國失業率8.6%、中國3.5%。10年後兩國經濟又如何?過去10年美國政府政策是透過支持樓價上升去刺激經濟增長,到2006年中美國樓價開始塌下來,中國政府自2009年中開始一直壓抑樓價上升,到今年下半年才見效。

一份由Associated Press and Life Goes Strong負責向美國47至65歲人口進行的調查,約有73%決定退休後繼續工作,有53%擔心退休金無法支持一個舒適的退休生活,42%承認於過去3年(2008至2010年)損失金錢。另一份由雅虎向年輕人所作調查,37%沒有任何退休計劃,41%不再相信「美國夢」。上述情況是否代表OECD國家的年輕人進入「沒有夢想」的世界。

香港年輕一代亦不例外?

1929年大蕭條後引發共產思想向全世界擴散,社會主義已流行在西方世界。金融海嘯後產生相同後果,仇富和反資本主義思潮在全球各地開花,例如「佔領華爾街」的號召在全球有良好反應,忘記過去100年經濟比拚結果──資本主義制度戰勝了共產主義制度,甚至社會主義制度。

資本主義仍是最好

15世紀歐洲開始的文藝復興浪潮改變了西方人的思想。歐洲人不再服務天主,結束了神權時代,改為追求人的生存價值,即人文主義抬頭。自由市場出現,企業轉向服務消費者,透過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而壯大。由於市場是開放的,任何企業皆面對其他企業加入競爭,令產品售價下跌、利潤率不斷減少甚至消失,除非該企業能不斷創新、為消費者提供更佳的產品或更廉價服務。

激烈競爭結果令人類生活質素不斷提升,自由市場精神更由歐洲向北美洲擴散,然後是亞洲及其他國家。資本主義制度的成功引發了強權侵略及財富分配不均問題(例如19世紀歐洲人利用科技上的優勢,侵佔亞洲及非洲資源及土地,到處建立殖民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歐洲列強雖然逐步廢除殖民地,但財富集中在社會上成功企業者手中,產生貧富懸殊問題)。共產主義同社會主義者希望透過政府去重新分配財富,干預市場正常運作的代價在蘇聯及中國大家已眼見。甚至實施社會主義的歐洲、日本亦出現經濟停滯不前。資本主義制度雖然不完美,卻是人類近300年生活條件大幅提升的原動力。

制衡資本主義的力量是建立良好民主制度,把資本主義創造出來的財富讓社會更多人共享!年輕一代在控訴社會不公時,應好好思考今天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的國家,為窮人所提供的福利是其他制度無法比較。良好的福利制度製造了大批懶人,令日本經濟「失落」和爆發歐債危機。如何在創造財富與分配財富之間取得平衡?是這一代年輕人好好思考的問題。至於佔領華爾街行動,只會進一步削弱政府的威信,令社會走向混亂。邱吉爾話:「沒有人喜歡資本主義制度,只是其他制度較它更差(包括納粹主義、共產主義,甚至社會主義)。」

抱怨改變不了什麼

食腦時代早已取代食力時代。依靠出賣勞動力的大眾無可避免成為貧窮人士。上述情況亦非任何社會制度可以改變,年青一代憤怒、示威和抗議亦改變不了。如果你冇腦、他日便貧窮。以金價計,今天美國人工資已重返80年代水平,較1966年更低許多,打工係冇發達。1967至1997年樓價由每方呎60元,升到12000元(上升200倍),恒生指數由1967年64點升到2007年32000點(上升500倍),每盎斯金價由35美元升到1920美元(上升54倍)。作為80後或90後,應該學會少點投訴、示威,多點學習如何投資。利用market melts down做short,利用market melts up做long。學習逃避風險而非加入什麼反資本主義行列,Take the risk and be a winner! Steve Jobs在過去14年令蘋果市值上升11761%,誰說過去10年沒有賺大錢機會?找尋你的財富,因為抱怨改變不了什麼。

■多謝伍氏家族向農家女學校捐款五萬港元,已代為存入香港農家女慈善基金會。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