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曾又在作出空洞的恐嚇,忘認1997年8月他曾預言聖誕節前經濟復蘇及2009年12月預計2010年出現雙底衰退。大家請記住,人是沒有預測能力的。兔年如果你的投資回報率是零,恭喜你。如果你的投資回報率是5%或以上,你有資格做基金經理!因65%投資者在兔年回報率是負數。
上周聯儲局17位成員當中有7位認為2014年前美國毋須加息,並估計2012年美國GDP可上升2.2%(去年第四季上升2.7%),2013年可上升3.2%(如果做得到真的唔錯)。歐洲方面估計今年GDP收縮0.5%、日本可能是零增長、中國仍有8%增長。恒生指數由16000點已反彈4000多點,再次證明當人人悲觀時,是入市的好機會。
美股出現黃金交叉
去年七月恒指50天線跌穿250天線即死亡交叉,但很少人相信未來3至6個月股市會大跌,結果去年10月恒指見16170點。今年2月1日美股出現「黃金交叉」,很少人相信未來3至6個月美股會上升!美國過去60年歷史(1950年起計)共出現26次黃金交叉,其中21次在未來3至6個月是上升平均升幅5%(2009年那次上升20%,2010年10月那次上升12%)。如美股未來是上升,港股又如何?
恒指已出現雙底。第一個底在去年10月思捷環球(330)見7.55元、國壽(2628)見17.04元、利豐(494)更在8月見10.82元;另一個底在去年12月,新世界(017)見6.13元、合和實業(054)見18.56元。恒指形成雙底後,開始進入扭手巾仔式上升。(如不知道何謂扭手巾仔式上升,便沒有資格評論股市)。
1987年格老上任聯儲局主席後每次股市回落後他便減息,形成著名的「Greenspan Put」,令美股由1987年10月股災後出現一浪高於一浪直到2007年10月,在美國股市史上出現少見如此長的牛市(由1982年8月至2007年10月共25年)。2007年10月美股回落聯儲局又再開始減息,一直減到2008年11月0.25厘仍然無效,代表著名的Greenspan Put已失去威力,理由是美國經濟自1987年10月到2007年10月這20年過份槓桿化,令減息起不了作用。
貝南奇在2009年3月推出QE才算扭轉劣勢,當QE在2010年5月完成後股市又再回落,2010年8月聯儲局暗示推出QE2並2010年11月推出,支持了美股上升到2011年5月,其後因為沒有QE3美股又下跌,到下半年只有推出OT2。其實Greenspan Put在2001年作用已減退,2001年1月聯儲局開始減息但3至9個月後的美股並沒有上升,有人歸究受911事件影響,利率由2001年6.5厘一直降至2003年中的1厘,美股要到2002年10月才止跌回升。
這次減息更由2007年9月6厘降至2008年11月0.5厘仍然無效,最後只有依賴QE了,上周貝南奇更認為2014年前不加息。「利率」及「貨幣供應」是兩種刺激股市及經濟十分有效的工具,但亦有極限,如用得太多亦會失效例子如1990年後的日本。
2003年至2007年美國消費者利用樓按共借入2.2萬億美元,2007年10月開始去槓桿化(其中35%變成壞賬)。目前美國私人負債只佔GDP的11.5%(2007年10月佔14%)已到安全水平,反之歐洲地區減債2011年才開始。參考美國過去表現,歐洲今年是減債最高潮,2013年開始穩定下來。
美國重振旅遊業
世界經濟失去美國同歐洲這兩大火車頭後,其他國家如何保持GDP高增長?參考瑞典經驗,1991年至1993年克朗貶值34%後,1994年起出口保持年增長10%,南韓在1997年貶值50%,令南韓電子產品大量侵佔日本產品在世界市場。美元自2001年起至2011年5月亦貶值不少,今年更開放旅遊業。自2011年911事件後美國為了反恐,來自旅遊業收入由2000年佔全球17%下降至2011年只佔11%,這次向中國等國家開放旅遊業,估計到2020年可為美國創造130萬個職位及帶來8500億美元無形收入。
自2001年12月11日中國加入WTO,轉眼已10年多,今天中國已是世界工廠。但在原材料漲價,人民幣升值、工資上漲壓力下,2008年11月中國政府決心以「內需」作為未來經濟增長另一動力,結束過去過份對出口的依賴。2009年的中國經濟復蘇是透過推出四萬億人民幣刺激經濟方案,透過刺激固定資產投資去拉動經濟重新增長,後遺症是令內地通脹率急升。到2009年8月人行需要作出微調去壓抑樓價上升以免走上1980年代日本的老路。2011年12月人行結束微調,2012年中國經濟開始緩步跑,上證指數由去年12月2132點起步走。
中國貿易結構一、入口原材料、出口製成品,即以加工貿易為主。二、進口高端產品、出口低端產品,賺辛苦錢。例如2010年鞋類出口已達99.3億雙、全球90%打火機在中國境內生產。隨着「三廉」時代結束,在2007年中國政府早已出台一系列政策,目的是減少對低端產品出口的依賴,進軍高端產品,由「代工」時代走向「品牌」時代卻困難重重。至今為止中國品牌很少能在國際市場上建立地位。
內地樓價由1994年起步到2011年年中亦達高峰,未來亦需很長時間做調整。2012年起中國政府希望以服務業帶動經濟增長,暫時未見成效,理由是美國經濟結束了由1982年到2007年建基於金融借貸的繁榮期,雖然聯儲局不斷向私人銀行注資,解決私人銀行因為失去大量「股本」而失去的放債能力,但私人銀行管理層面對手上大量「呆壞賬」,對私人貸款早已失去信心,新注入資金主要用作購買國債。2011年美國政府財赤相等於GDP的8%、負債等於GDP的80%到98%(睇你點計)。以目前利率計一年利息支出相等於美國GDP的2%(或政府總收入16%)。如政府透過減少開支去滅赤,可令稅收減少及令GDP減少1.5%,反之如政府繼續增加負債,未來利息支出所吃掉的GDP比重愈來愈多、遲早出事。
中國大建公屋撐經濟
上述是美國政府所面對的困局,意大利政府負債已相等於GDP的120%, 10年期國債利率已升上7厘,單單支付國債利息已佔去全年GDP的6%。你話點救?美國國債到2013年亦相等於GDP的100%,到時利率可能升上4厘,即政府總收入25%將用作支付利息,到時亦好難救。此乃去年6月美國QE2結束後個人認為美國沒有再推出QE3的能力。美國、歐洲或日本今天的局面並沒有easy way to get out。
2012年起中國政府宣布,未來5年每年建700萬個住宅單位作公共房屋,較2008年至2011年每年300萬個上升一倍多,甚至超過過去所有私營企業最高一年建屋量500萬個,去解決房屋供應短缺問題,相信可阻止內地屋價在未來5年進一步上升(估計樓價回落30%左右)。但興建上述公共房屋邊際利潤只有8%,而非過去私營房屋邊際利潤高達25%。如此巨大的公共房屋建設計劃可刺激未來中國GDP保持高增長,類似七十年代香港的「十年建屋計劃」或台灣的「十大建設」,政府大量投資公營房屋,令建材股在未來5年不愁生意,為大量建築工人提供就業。中國以「十大建設」時代取代過去由「出口拉動經濟」。
城邦經濟vs大國經濟
歐羅10年前正式面世,但一旦遇上大問題國與國之間的矛盾又浮現。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結束歐洲各國失去大量海外殖民地,令歐洲又重返「城邦經濟」結束「大國經濟」。過去想法是透過歐羅再次形成「大國經濟」,現在看來困難重重。
中國經濟自秦始皇統一列國之後,出現「漢、唐」盛世,理由是統一令中國經濟由「城邦經濟」走向「大國經濟」。從前諸候割據各自為政把中國分成一片片土地,一小片土地服務一個諸候所建立的城鎮,形成大量小規模經濟體,自然「好」極有個譜。秦始皇統一列國後,中國經濟由過去以一個個城鎮為主的經濟模式轉化為大國經濟,各地互通有無加上對外通商形成規模效益,造就大部分時間中國GDP佔全球四分一。
反觀歐洲在16世紀前因為停留在「城邦經濟」,整個歐洲分裂成許多個細小國家各自為政,經濟實力自然不及中國。其後荷蘭發展航海技術透過海上通商而漸富起來,然後是葡萄牙接着是西班牙支持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利用來自南美洲的黃金、白銀而富起來。十五世紀西班牙人的奢侈生活支持了法國、德國及英國的工業,英國為發展工業到海外找尋原材料,而令航海事業一日千里,透過建立大量海外殖民地為英國工業提供原材料,最終引發工業革命。
先進科技擊敗工匠經驗
航海技術的發展令歐、亞兩大洲的經濟形勢改寫,因為農業社會的GDP增長率極慢、工業社會的GDP增長率較農業社會快許多,相比之下由16世紀開始中國經濟漸變成落後。另一方面歐洲各國為爭奪海外資源及市場,導致兩場世界大戰令美國迅速冒起,因為美國一開始已是「大國經濟」,最初停留在農業社會經濟實力仍弱,到1900年歐洲人因逃避戰亂,大量移民去了美國令經濟迅速工業化。美國本土既擁有豐富的資源亦有大市場,經濟自然迅速繁榮起來,更何況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軍事力量雄霸全球。
中國雖然自秦朝開始進入「大國經濟」,但中國人太喜歡做「官」,所謂「仕、農、工、商、兵」中國讀書人皆去了做官或從事文學,形成其他行業的發展只有依賴文化水平低的人或讀書很少的老粗。中國的生產技術發展主要來自工匠的經驗,反之西方到了15世紀西方讀書人開始質疑「神」到底存不存在?為求證神是否存在,他們不斷研究各種物質的起源,其研究結果大大影響農業、工業的發展,令生產技術出現突破性發展。
16世紀開始西方的生產技術革新來自「實驗室」的研究結果,反之中國的生產技術的改變有賴工匠的「經驗」,西方技術發展的速度自然較中國快許多。短短幾百年已超過中國過去幾千年憑「經驗」發展出來的技術,反過來侵略中國開拓產品市場及搜尋,帶來中國近200年的苦難。1949年中國雖然擺脫西方列強,但又再次走自力更新之路,重返18世紀前閉關自守之路。
十二五重分享經濟成果
到1978年中國政府決定走「改革、開放」路線,情況才出現扭轉。中國經濟開始急起直追,未來20年中國將新增3.5億人口在城市生活,令中國擁有超過100萬居民的城市數目達到221個(今天歐洲只有35個)。中國因此需要興建多170個MTR、400萬平方米樓面(500萬座大廈,其中5萬座是摩天大廈)。令未來20年中國GDP仍然能夠以年率6-8%速度增長(美國卻少於2%、日本少於1%)。20年後的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未來中國能否透過「自強不息」而保持GDP增長在6到8%?將成為2012年最大爭論點。
改革開放初期中國天然資源同勞動力豐富卻缺乏資金,令出口發揮了重要作用,賺回來的錢變成國家巨大外滙儲備,老百姓受惠不多,例如2011年中國政府財政收入10.37萬億元人民幣(相等於每個中國人交稅9000元人民幣。2011年中國人收入的50%轉到政府手裏,僅次於法國的55%,形成國富民窮。2010年中國稅收中39.5%來自增值稅、9.9%消費稅、14.4%營業稅,加起來即所有民間收益中一旦超過最低收入,有63%成為稅收(中央佔75%、地方政府佔25%)。這些稅收政府用作支付大型基建項目例如道路、橋樑、水利、政府建築物等,用於服務人民例如教育、醫療、經濟房、社會福利等並不多(法國政府稅收大部分用於人民福利)。
根據「十二.五規劃」中國經濟將出現結構性改變,以配合天然資源供應不足及勞動力供應減少問題,包括減稅及將政府開支由過去主力用在大型建設,轉向教育、醫療、提供經濟房、社會福利等,讓人民分享經濟繁榮的果實。
2012財富又大轉移?
2012年9月新領導班子接班後,中國能否進入另一段很長的經濟繁榮期,即「後工業社會」時代成為今年如何投資的關鍵。過去香港經歷多次「財富大轉移」期,例如1982年至1984年財富由不信共產黨會改變的人手中,轉到相信改革開放為中國帶來新希望的人手中,第二次財富大轉移,由1997年7月特區政府推出「八萬五房屋政策」所引發,第三次財富大轉移由2003年7月「自由行」開始,到2007年10月「港股直通車」結束。2012年是否另一次由不信中國經濟可完成軟着陸後再起飛者手中,轉移到相信中國還有15-20年繁榮期的人手中?
每一次「財富大轉移」如你不Reposition你的資產,損失可以很大。例如1990年上海一個150平方呎的住宅單位只值4萬美元,今天值95萬美元。1990年台北一呎住宅樓可換上海四呎住宅樓,今天上海一呎住宅樓可換台北兩呎住宅樓。全球財富亦在不斷地轉移,既是危亦是機。
--------------------------------------------------------------------------------
趨勢投資法第一戒條─不要同趨勢作對。我們必須認清股市大方向及聽從它,而非憑個人主觀願望主導投資思想。學習速速止蝕、愈快愈好,Trader是沒有預先設定的想法(例如睇好或睒淡)。亦沒有個人偏見,必須柔弱如水沒有形態,遇方則方、遇圓則圓。死魚亦可隨波逐流,三文魚逆流而上的代價是死亡,作為投資者,請不要學做三文魚。
--------------------------------------------------------------------------------
大部分散戶失敗於感情用事及wishful thinking,不要聽信「貼士」而作重大決定。有煙必有火,廚房內如果發現一隻曱甴,必定有更多曱甴隱藏起來。最好的股票在不適當時候買入一樣可以輸大錢。趨勢分析只是「風向指標」,不是「水晶球」,它隨風向改變而改變不能預知未來,只能指出向風。2012年繼續面對全球性去槓桿化及各央行一再增加貨幣供應情況下金融市場必定好「chuk」,如何在金融市場chuk上chuk落中獲利?悲觀或樂觀都不對應面對現實,有一點大家要搞清楚,「曉賺錢的不一定懂經濟,經濟學家通常不曉賺錢」。股票市場永遠有獲利機會,唯一要做到是控制虧損,即輸得比別人少+賺得比別人多咁就Very Good。
■多謝讀者周景光先生的大利是2000元正捐給農家女。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