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27日星期二

信報 投資者日記 - 羊牯劏之不盡「烏賊」豈止高盛

‧正當的股份回購固然能提高股份價值,但卻可能成為心術不正者的掩眼財技,達到為大股東「抬橋」,減低賬面或實際虧損,或緩解被追收孖展的風險。高仁在B5頁「財圈識真假」探討股份回購可能出現的騙局。

‧內地白酒行業正處於極受資本青睞和瘋狂追逐的罕有年代,皆因業界利潤空間還相當看好,毛利率介乎60%至80%,加上市場發展潛力猶在,難怪國內大財團都趨之若鶩。鐘林在B6 頁「中國股市」分析中國白酒業。

‧大部分人都認為置業供樓比花錢交租來得划算,但向銀行進貢巨額利息難道就比向業主付租有意義有價值?投資者往往把名義及實質價值混為一談,出現「貨幣錯覺」,上周就有三則典型例子。詳見B14 頁「LEX」。

3月26日,周一。在高盛當客戶布偶羊牯的Puppetgate事件逐漸淡出投資者記憶之際,另一宗更轟動的醜聞正在極速醞釀。「布偶門」不過是高盛一名看不過眼僱主作為的前員工對「吸血烏賊」的公開控訴(是否跟報酬職位等錢權瓜葛毫不相干,言人人殊),迴響再大,終究片面之詞無憑無據,縱使言下無虛,亦奈何不了任何人。

華爾街醞釀新醜聞

正在醞釀的醜聞卻大大不同,一因事涉市場浮動利率基準倫敦同業拆息(LIBOR),二因美國政府已介入調查,且放出風聲,當局正在考慮向涉嫌串謀操控這個市場的銀行和交易員提出刑事起訴,一經定罪,華爾街恐怕有人鋃鐺下獄。據報,已承認應調查員之邀「喝咖啡」的,就有巴克萊、德銀、瑞信、瑞銀等一線大行的賓架。

老畢看過一些資料,發現當局尚未正式出手,銀行客戶已忍無可忍,提出集體訴訟,當中最大的「苦主」為在銀行慫恿下買入拆息合約的巴爾的摩(Baltimore)地方政府。控方呈堂資料顯示,LIBOR市場規模達90萬億美元,若計入與LIBOR掛鈎的貸款和衍生工具,市場總規模約四倍於此,達350萬億美元。

按照控方說法,在銀行串謀操控同業拆息期間,LIBOR被人為地壓低87個基點(0.87厘)。以上述兩個數字中較低者為準(90萬億美元),操控涉及金額高達7500億美元。我不能肯定這是否等於相關行為導致多達7500億美元「不義之財」流入銀行口袋,惟既屬串謀操控,那便不能單看金額多寡,更值得討論的是,這種以不法手段達成財富轉移的所作所為,在華爾街到底多普遍。

Doing God's job?

3月17日〈「吸血烏賊」有多奸?〉裏,老畢提出一個疑問:高盛把投行利益置於客戶利益之上,從傳媒報道中時有所聞;作為客戶,市場上若有更佳的選擇,斷無理由甘當羊牯任其宰割,不第一時間以「雙腳」抗議。想來想去,原因只有一個,就是高盛的對手乃一丘之貉,五十步笑百步。

從高盛掌舵人布蘭克費恩(Lloyd Blankfein)在圍繞該行負面消息不絕下,仍能面不改容地說出I'm just a banker doing God's job這等大言不慚的話,可見他對流失貴客(布偶?)的威脅不當一回事,處理諸如史密斯(Greg Smith)一類「告發」事件談笑用兵。高盛之所以有恃無恐,還不是拜華爾街大鱷小鱷劣迹斑斑無個好人所賜?

拆息操控一事,有趣之處在於「吸血烏賊」觸鬚雖無處不達,但應監管機構邀請協助調查的大行名單偏偏就見不到「金人」名字;那是「時辰未到」抑或華爾街眾多黑暗角落中總有一個從高盛指縫間溜掉,事件仍在發展中,無法回答。然而,LIBOR爭議清楚告訴投資者,華爾街的「吸血烏賊」遠遠不止高盛。地方政府或退休金等「老實人」在投行游說下買入息率和其他條件由售方操控的投資產品,無異於跟燊哥對賭,有輸無贏,財富豈有不轉移之理?這些真客戶(布偶、羊牯),的確要跟偽客戶(非布偶非羊牯眉精眼企的交易對手)加以區分隔離保護,免得退休人士的血汗錢給「烏賊」吸乾。

講過高盛,轉談大摩。我不是說什麼大鱷小鱷,而是借大摩之口評論股市。該行策略師Adam Parker剛發表了一份報告,內附一圖,比較了標普500指數2006年底升穿1400點與近日重上該水平的情況。在2006年那次,標普500指數突破1400點後繼續上升,拉也拉不住直達千六關前才遇上阻力【圖1】,此後發生何事,你知我知。

歷史不會簡單重演,重要的並非美股會否重複當年模式,標普500指數從千四點升至千六點後掉頭插水,而是當年今日企業狀況與經濟環境有何異同。

美股當年今日

以賺錢能力而論,標普500指數每股盈利(EPS)2006年底為91.3美元,今天是107美元,雖說不上優異,惟亦絕對不弱。再看宏觀經濟,美國GDP 2006年11月(標普500指數上次升抵1400點水平)按年實質增長2.2%,2012年3月GDP增長只有1.6%;2006年CPI按年上升1.4%,今天通脹水平為2.9%;2006年美國失業率僅4.4%,今天為8.3%。換句話說,美國GDP增長今天不如06,而通脹與失業率則高於當年,整體經濟表現乏善足陳。以此而論,企業盈利不減反增,算是難能。

然而,有一點大摩「漏報」,老畢認為有必要補上一筆。美國大企業EPS五年間有接近二成增長,跟「賺錢之神」蘋果身在其中不無關係。撇除該公司,EPS大有可能即時走樣。從【圖2】可見,美國科技板塊EPS(計入蘋果)自去年初以來穩中有進,惟一旦將蘋果剔除,科技企業EPS從去春起拾級而下。Apple鶴立雞群,大市估值高低,就如蘋果平貴一樣難答,關鍵只有一個字:「信」!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