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7日星期五

羅家聰 信報專欄 一名經人 - 人口教育與科研 星勝香港逾20年

上周比較過星港GDP,按產業劃分,人家很均勻;按開支劃分,人家靠消費,而消費當中的先進科技含量較本港高。關於最後一點,與本文是相呼應的,稍後再談。現先一如過去系列,先從人口入手,再談人口質素──教育,然後到研發和科技生產。

從半世紀的人口增長(按年計)可見,80年代以前,本港高於星洲的日子較多;但自80年代起則轉為星洲高於本港的日子較多。而近八年,差距顯著拉闊【圖1】。人口直接見諸生產函數,撇開人口質素,單是量的增長已能解釋星洲近年經濟表現。

雖說有人才會有經濟,但也要視乎其中有幾多老幼比例要撫養。比較星港兩地,1997年前星洲的15至64歲人口比例較高,但之後至今卻被本港追過【圖2】;然而,過頭也僅2%,何況人口比例是動態的,每二十餘年逆轉一次不奇,目前高企無甚可喜。

星人口老化較慢

如果經濟前景建基於人口前景,那末無論人口增長或工作人口比例的過去至現在,亦無助於預知未來。不過,人口分布的動態卻對未來有所啓示,因為人口變化可測性高。比較兩地自1983年起(星洲最早紀錄)每五年一攝的按歲數人口分,從圖中星洲的「山仔」跌得較快可見,星洲老人比例升得較本港慢,即人口老化較慢【圖3及4】。細觀圖3亦見,自90年代後期起,星洲的幼童比例已「再創高峰」,拉低老人比例。雖然星洲目前老幼皆多,使工作人口比例較低,但這批生力軍即將扭轉這個現象。

本港除了人口的年歲比例不夠分散、未能「再創高峰」外,種族亦似乎不夠分散。本港有近九成八是華人,但在星洲,華人不夠八成【圖5】。其實自80年代後期起,星洲的「其他」種族人口比例一直上升,印度的也增加;重溫圖1,這與1987年起其人口增長大幅拋離本港吻合;另重溫圖3,這與90年代起其幼童比例「再創高峰」也一脈相承。在人口上,星洲顯然於80年代後期起做工夫,而本港則靜觀移民潮。星洲在二十餘年前所下的工夫,隨着新移民落地生根,二十年後的今天已漸漸見回報了。

學歷高下立見

看過人口的量,現看人口的質。根據世銀紀錄,2002至2008年,星港兩地的勞動人口中具小學程度的比例相若,皆為三成,而具中學比例的則本港大幅拋離星洲,是四成半對三成半;不過,具大學程度者,則星洲多過本港逾半成【圖6】。愈是成熟、愈是知識型經濟,就愈需要高等學歷甚至研究級數,於此,星港兩地已高下立見。

星洲具大學程度的勞動人口較本港多,似非偶然結果。從兩地政府的經常/經營(operating/recurrent)開支的教育部分可見(本港的把教育、大學及職訓局三項加總),星洲一直在兩成半上下,而本港僅兩成上下,且這差距近年顯見拉闊迹象【圖7】。教育是提升人口質素的第一步;如果連這步也做得不夠,起跑點已輸蝕人家一大截。

再看這些開支怎花。從世銀所得的最新數據可見,星洲政府投資在大學多於本港,儘管本港多花在基礎教育【圖8】。不過,一如敝欄數周前所指出,隨着文盲幾近絕迹、九年免費教育已成例牌,教育開支比重應漸漸轉至大學甚至研究層次,這樣才能不斷提升。儘管近年本港有不少學院升格為大學,可惜開支比例不符,實際上似乎是有名無實。

港府花在教育相對不多,民間用在教育的私人開支比例,同樣也遜於星洲【圖9】。兩地比例也自80年代末起拉闊,近八年間進一步擴大。所謂有其政府便有其市民,有其市民亦有其政府,這不過是反映一種(急)功(近)利心態,有上至「港式叻仔」曾氏如此,下至普羅百姓自然跟風。這又不過是反映一種風氣也罷,惜此風不宜長。

有不排外的移民政策,有肯落本的教育政策,很自然地,星洲的高層(管理行政)及專業人員在就業人口的比例高於本港,且非險勝而是高出一截,近一成半【圖10】。值得留意的是,這差距於2007和2008年這兩海嘯之年突然拉闊。歐美在這兩年狂裁員,但似乎在有中國概念的那些年間,星洲反比本港更能吸引人才,實在值得認真反思。

研發開支勝本港

看過人口和教育,現再轉看更上層樓的研發。兩地可比的研發數據來自世銀,可惜無近兩三年的最新數字。但不重要,因觀90年代起的趨勢已很足夠。譬如說,自1998年起的十年,星洲研發開支佔GDP便是本港的三至四倍,2007年起差距拉闊【圖11】。而至於以研發人員佔整體人口計,則一直是本港的兩至三倍【圖12】。

有人口、有教育、有研發,即是有投資,總有回報的;然而,單單比較專利數目,星洲似乎贏不了本港多少【圖13】。畢竟專利代表知識產權,但未必專屬高科技的。正如世銀數據還有「商標」一項,但或離高科技更遠,故這從略。不過,其另一數據──高科技出口比重,則顯見星洲比例多年來一直數倍於本港,縱使近年稍為收窄【圖14】。

讀罷本文數據,大家(尤其準為政者)應明白到星洲的成功,表面上在兩地GDP的產業及開支結構的不同,但到底GDP是產物(output),是成功果實而非最終原因。要究其因,則須從投入要素的質和量入手。惜從文中提到的幾乎所有這方面數據所見,星洲的人口、教育和研發等皆長年優於本港,近年更見拋離。相信此乃星洲致勝之道。

星洲的大有為分配政策是不會搞大個餅的,頂多只能解決社會問題。要造大餅,在人口、教育和研發等市場不會自行解決等方面適度有為,提供優良平台讓市場發展,已很足矣。政客貿然在各行各業行大有為,若非搞壞香港,就只會搞死其政治生涯。

交通銀行香港分行市場部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