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0日星期五

信報研究部 - 歐羅區能否避免解體?

索羅斯4月11日在Project Syndicate撰文質疑歐洲央行的LTRO效應難以持久,話音未落,西班牙10年期公債孳息及信貸違約掉期(CDS)於4月16日同時創去年底以來高水平,前者重越6厘,CDS則升穿500基點。Bridgewater Associates創辦人Ray Dalio批評西班牙的情況比LTRO之前更差,他相信歐洲央行要被迫推出更多挽救經濟措施;而NBER的研究報告亦就歐羅區危機提出多項政策建議。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蒙代爾(Robert Mundell,1932)由於早在1961年已提出貨幣聯盟(currency union)理論而被譽為「歐羅之父」。儘管不少人懷疑經濟狀況不同的國家採用同一貨幣的可行性,英國更是主要疑歐(羅)大國,但歐羅於1999年面世後迅即被國際接受作為儲備貨幣,並且在聯合貨幣這棵大樹「庇蔭」下,連西班牙、意大利、希臘等經濟相對遜色的國家,加入歐羅後令主權債務融資成本頓時下降【圖1】,擁歐(羅)派由此更為振振有辭。然而,就在歐羅晉身成為僅次於美元的環球儲備貨幣之際,聯合貨幣「光輝歲月」於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結束,歐羅貨幣體制的弱點一一浮現。

NBER的沈栢(Jay C. Shambaugh)在「歐羅的三大危機」(The Euro's Three Crises)報告指出,歐羅區尤其是「吉卜賽」(GIPSI,沈栢對歐豬五國的「謔稱」)銀行普遍持有大量本國主權債券,例如希臘商業銀行即持有約25%GDP的希臘政府債券,西班牙銀行持有本土主權債務亦差不多等於GDP的20%,意大利和葡萄牙的政府債券倉位則接近GDP的10%;另一方面,歐羅區銀行亦同時持有相當數量的區內國家主權債務,2011年IMF估計,希臘幾間最大型銀行持有希臘主權債務超過銀行一級資本的100%。問題是一旦銀行出現危機(例如2007年房市泡沫爆破),央行也即是政府出手拯救銀行等於買入本身的債務;而假若發生主權債務危機,銀行持有的主權債務立刻大幅貶值(希臘成為歐羅區第一個無法完全償還債務的國家),主權債務違約的結果又導致銀行危機。沈栢認為,主權債務的可持續性與經濟增長息息相關(詳見4月13日信研「歐羅三大危機」),經濟一日停滯不前,主權債務危機一日都不可能消除,也因此構成了歐羅區三大危機──銀行、主權債務、增長──互相牽連關係。

增長危機

歐羅區的關鍵難題是各成員國的經濟增長不平衡,承受危機的能力也大有分別,歐盟委員會統計的歐羅區經濟信心(Euro area economic sentiment,結合消費者和商業信心指標)證明,德國的經濟信心在2010年9月已升越金融危機前水平【圖2】,但受到希臘、意大利、葡萄牙和西班牙等南歐國家的拖累,2012年初歐羅區整體經濟信心回軟至接近2008年9月雷曼兄弟破產時水平。

沈栢分析,經濟信心疲弱的主要原因是失業問題,2010年6月,德國失業率已經改善至低於金融危機前水平,歐羅區平均失業率則維持在10%,但GIPSI失業率卻在經濟衰退於2009年正式結束後仍繼續上升;2011年第四季,歐羅區總體失業率「拜GIPSI所賜」拉高至10.7%;更值得憂慮的是,個別國家的失業率已惡化到政治上不可持續的程度── 包括某些青年失業率高達50%的國家【圖3】。

失業率高企,經濟自然難有起色,但經濟疲弱又導致失業率及主權債務無法得到改善。2011年全年歐羅區GDP只錄得0.7%的輕微增長,但同期GIPSI經濟卻出現負增長1%,沈栢估計,部分實施緊縮政策的國家可能將歐羅區再次拖入經濟衰退。沈栢引述IMF今年1月預測:西班牙和意大利2012年經濟收縮超過2%,影響之下,整個歐羅區的經濟增長亦受拖累。IMF剛於4月17日發表的經濟預測報告,把全球經濟增長由1月時的3.3%調高到3.5%;但IMF同時警告,如果歐洲特別是意大利和西班牙無法控制債務和金融危機,全球經濟增長將減少2個百分點,而處於衰退狀態的歐羅區經濟更損失3.5個百分點。另外,IMF預計歐羅區今年經濟萎縮0.3%;換言之,歐羅區仍然面對經濟增長危機。

經常賬赤字

此外,增長危機與經常賬赤字亦明顯相關。沈栢指出,在一個國家來說,經常賬赤字代表入口的貨物和服務總值超過出口總值,換一個角度看,經常賬赤字亦可以代表全國包括政府和民間對外負債淨額(出口少過入口,需要借錢彌補出入口差額),但通過借貸去填補經常賬赤字必然會刺激物價上升(通脹),削弱經常賬赤字國家的競爭力及壓抑經濟增長,進而加重政府的債務負擔。

在歐羅區,成員國之間貿易關係非常密切,區內市場佔GIPSI出口總值甚高百分比,從Eurostat統計歐羅面世以來的調和消費者物價指數(Harmonised Index of Consumer Prices,HICP)相對走勢顯示,各國經濟強弱立判【圖4】,GIPSI特別是希臘和西班牙在高通脹壓力下,其競爭力遠遠落後於歐羅區和德國,而且大家都採用同一種貨幣,GIPSI又不能透過貶值去調控經濟。

金融危機後,歐羅區問題特別嚴重的成員都採取緊縮措施,針對主權債務危機的EFSF和銀行危機的LTRO亦相繼成立,然而,沈栢指出,緊縮措施可以減低赤字,但副作用是損害經濟增長【圖5】;EFSF加上IMF的介入雖然拯救了希臘、愛爾蘭及葡萄牙不致主權債務違約,但對於解決基本經濟困境的作用則不大;至於LTRO可以舒緩銀行的資金流動性和頭寸緊絀困難,但銀行若利用LTRO資金購買主權債務,只會加強上述銀行危機與主權債務危機的連繫,而且銀行似乎對放貸仍未恢復信心,2011年最後兩個月私人及公司貸款都令人失望【圖6】,到歐洲央行推出LTRO才反彈。

沈栢總結認為,歐羅區雖然陷入互相交纏重疊的危機,但並不表示歐羅區最終必將步上解體一途,他引Barry Eichengreen的分析指出,退出歐羅區的成本極高,而且歐羅並非單純是經濟計劃,其中亦蘊涵政治因素。沈栢建議,幫助歐羅區渡過難關的方法可以加大EFSF和LTRO的力度,以及推行減稅刺激經濟增長等政策。

當然,沈栢表示,目前不能排除仍會出現各式各樣的政治和經濟變數的衝擊,要令虛弱的歐羅區恢復元氣需要圓熟的政策和相當長時間。

歐羅危機.二之二

策劃:信報研究部

撰文:徐天任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