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指已升到接近二萬二千點,同去年10月16170點比較升幅達到34.5%。全世界都在等候恒指回落5%到8%例如重返二萬點水平才再上升,能否天從人願?沒有人知道。如果3月份恒指仍然不肯回落5%到8%,咁4月份港股可能要向上衝了,理由是歐債危機漸成風土病再無法阻止股市上升。3月恒指肯回落5%到8%,代表港股第二季仍是上落市,大市要到下半年才「發力」上升。牛市二期後上升期,細價股才是主角,升幅往往超過恒指成分股。
1997年蘋果面臨破產,Steve Jobs只有接受死敵微軟1億5000萬美元的投資才能度過危機,15年過去,今天蘋果手上現金高達980億美元。
如在1997年蘋果市價每股5美元時投資,今天已超過500美元,15年投資回報率超過100倍。今天香港亦有不少科技股面臨破產邊緣,哪些是你眼中的蘋果?各位分析員唔好再阿芝阿咗,請為小投資者找出未來的蘋果!
礦務股仍有機會
2007年10月至今公用股扮演避難所角色,在一個風大浪大的股市中成為避風港,自去年10月港股進入牛市二期後上升期,公用股作為避難所作用已不大。至於消費性行業2009年至2011年成為少數增長性行業,呢方面要感謝自由行,到了今天業主瘋狂加租,零售舖位租金升幅是100%到400%,消費股應該冇運行。
礦務股仍有機會,經過2011年大跌後礦務股進入尋寶期,情況只需由worst轉為bad,股價已可上升100%或以上。至於內銀股因面對不斷集資(或外資機構拋售)壓力,但公布業績又唔錯形成股價上上落落。內房股借錢成本已由去年9月份高峰期30厘回落到春節過後的15厘,2月份股價已大幅反彈。內房股已度過危險期,不過真正復蘇應該是幾年後的事。
2008年10月美國前總統布殊認為我們已進入衰退甚至出現1930年代式蕭條,大量經濟學家勸各位做好最壞打算。
恒生指數卻由那個月開始上升。過去三年各位聽過多少次預測「雙底衰退」(包括總理溫家寶及香港特首曾蔭權)。今天我們不是仍好好地生活嗎?
居安思危是人人應該學習的態度,經常發出空洞的恐嚇只是「狼來了」的故事(講得多都冇人信啦)。已故總理周恩來常說:「困難總是有的,但解決方法總比困難多。」
1969年入行證券業之時香港上市公司只有幾十隻唔係揀A就係揀B,選擇很少。2012年香港上市公司數目已超過一千隻,仍未計衍生產品及各種各類基金。投資者的苦惱是太多選擇唔知點揀、陷入選擇癱瘓症(Choice paralysis)。擔心揀錯而遲遲不肯下決定,令機會一次又一次在自己眼前溜走。
美國史丹福教授Mark Hepper在Draeger's超市做了一個實驗,便是在果醬欄上提供24個品牌讓顧客選擇、為期一個月,事後發現只有3%行去果醬欄的消費者完成購買。第二個月將品牌數目減至6個,結果24%行去果醬欄的消費者完成購買。原來太多選擇反令銷量下跌,至於股市是否如此?沒有人知道。
中國第二次現代化
1990年如你投資中國今天你已發達,1990年如你投資日本未破產算你命大。2000年如你投資中國今天你的財富已翻兩番,反之投資美國只是原地踏步(未計美元貶值損失)。2007年如你投資25000美元在Google今天市值31500美元,升值26%,好似好威!那年如你投資百度(Baidu)今天市值27萬美元,但外國傳媒喜歡報道中國政治陰暗面、經濟負面、地產崩潰等消息。
中國自落實改革開放政策後一如西方其他國家有盛衰周期,如果你在1989年、1994年至1998年、2001年投資中國,今天已賺到令人羨慕的財富。到中國投資必須了解國情不可做盲頭蒼蠅,2012年中國仍有很多困難但情況較美國、歐洲好。中國GDP增長率面臨放緩但仍有8%(美國只有2%、歐洲可能是負0.5%)。中國消費去年增長率達18%,上述升幅連沃爾瑪亦羨慕。
去年12月人行開始降低存款準備金率(美國同歐洲銀行卻面對資本不足)。A股今年1月開始進入牛市二期後上升期,2011年中國已有九億流動電話用戶,在今年5月可打破十億、去年中國售出一千八百萬架汽車、一億一千五百萬架電視、一億八千萬部電腦、互聯網用戶達五億一千三百萬……未來20年中國城市人口將再增加三億五千萬,到2030年超過十億人口住在城市,需要興建多五百萬座新大廈約四百億平方米樓面、一百七十個新地下鐵路系統……。
中國經濟第二次現代化2012年已開始。昆山及蘇州更成為先鋒。去年蘇州GDP首次打破一萬億人民幣達一萬零五百億、其中新興產業增長24.7%。蘇州已帶頭向建設高端產業城市目標進軍,力爭新興產業每年保持20%增長,力爭中國由「世界工廠」走向「世界級工廠」。
兩千年的「盤地」歷史造就了今天的四川經濟,只有在中日戰爭時期重慶才發展起來。「盤地」這天然屏障既保護了四川亦阻礙了它的發展,形成在這次改革開放政策下發展落後於沿海各省市。直到2007年出現環球金融海嘯後國家決定大力發展高新產業,四川開始進入高速增長期,成渝成為「新亮點」。2006年至2010年自資高新區生產總值由15億元(人民幣.下同)上升到94億7000萬元,上升5.3倍或年率44.3%,成為全國高新工業區的新高地。
產業以「一年一大步、兩年上台階、五年大飛躍」的速度上升、2011年自資高新區生產總值更打破120億元漸成為成渝產業主流,入駐企業由2005年20家增加至2010年130家。
過去五年為改善成渝交通,政府投入24億4000萬元建成新公路10條,令四川成為「兩基地、三中心、四大功能地區」(即節能及環保基地,新材料產業、科技創新、旅遊中心,科技驅動、新產業驅動、宜居及旅遊生活區)。今天成渝在地勢上仍然是盤地但交通已四通八達,成為中國新工業區的新高地。重慶及成都已「動」起來。
全球經濟去槓桿化
從1967年到1997年香港是典型get rich quick時段(鬥快發達),從1997年到2007年急於發達投資者往往受到創傷,只有那些懂得利用低潮(例如1998年、2003年、2008年)入市、高潮(例如2000年、2007年及2010年)出貨者才能致富,進入get rich slow時段。2008年11月開始更是選擇應該在Bad, worse or worst(即壞、都幾壞及最壞)時機入市才能賺到錢。根據康狄夫或叫K周期,香港30年向上期在1997年結束、10年高原期在2007年結束、2008年起進入往下走日子。
根據鐘擺理論全球經濟進入去槓桿化,如沒有1930年代經驗我們早已進入蕭條期。1990年由日本政府推出量化寬鬆政策後發現可令經濟死不去、活不來,2008年上述策略已被大部分西方國家採用,由中央銀行放水並不能改變經濟大方向,只能令它死唔去。
什麼引發1930年代大蕭條?凱恩斯認為是當年聯儲局過緊的銀根政策,貝南奇亦相信,此乃公元2001年1月起美國聯儲局大量增加貨幣供應背後的理念。另一經濟學家Fisher認為,「需求不足」才是引發30年代經濟大蕭條理由。自2001年起美國(以致全球)濫發貨幣阻止1930年代式大蕭條出現,但過去12年除黃金及原材料價上升外,美股甚至樓價只是大上大落。看來需求不足亦是出現衰退另一理由。
「市場經濟」思想來自阿當史密夫的《原富論》,他認為任由市場自由選擇令資源獲最佳運用財富可不斷增長。挑戰者有馬克思的共產主義,他認為市場產生無秩序競爭、浪費資源因此應由政府全權計劃、分配及管理資源,即著名的計劃經濟。1929年華爾街危機證明市場真的是無秩序可言,折衷者有凱恩斯,他不否定自由市場的作用,但他認為市場有所不足需政府不時作出糾正,便是當衰退出現時政府便大印銀紙製造新需求令經濟重新繁榮起來。此一思想主導1933年到1979年的美國令惡性通脹出現。
1980年在列根總統領導下改為採用佛利民的貨幣政策,佛利民認為政府只需提供穩定的貨幣供應量,讓市場作出自由的選擇(Free to choose)便可達致經濟繁榮,同時不會產生惡性通脹。
自1982年起美國似乎真的找到經濟繁榮良方,便是每當股市回落聯儲局便減息兼放寬銀根,帶來1982年到2007年長達25年經濟繁榮期。過度的借貸引發2007年10月的金融海嘯,貨幣政策地位受到動搖,甚至有人挑戰資本主義制度。
日本經濟失落20年
中國過去的計劃經濟到1978年由鄧小平提出的改革開放政策取代改為「有中國特色的市場經濟」,近似戰後的日本即由政府資助企業發展(中國更進一步將國企上市)。
此一模式在過去曾為日本帶來戰後40年的經濟奇迹,1990年後日本企業為了繼續獲得銀行低息貸款,雖然找不到商機仍盲目投資造成虧損,令日資銀行負債纍纍,最終由政府承擔壞賬以免大量企業破產令全國失業率上升。大量沒有效率的企業充斥市場,令珍貴資源用於支持沒有效率的企業,代價是日本經濟出現失落20年。
到2011年日本出現戰後首次貿易赤字,看來由政府主導發展的經濟模式很快亦壽終正寢,1997年8月亞洲金融風暴後南韓政府首先放棄此一經濟發展的模式。其缺點是因為做官的人性格上皆過分穩重而缺乏創意,類似1980年代美國另一經濟繁榮期(由創意工業帶動)無法在日本出現,中國暫時仍未到達此水平仍處中等收入國家水平,估計仍有15年左右的好景。
問卷調查指出66%港人認為社會貧富矛盾已到了快爆炸水平,愈來愈多人認為「他」所以富有是因為她嫁個有錢人,或他的父母有錢,而非他努力工作或表現特出的成果。群眾由過去羡慕或崇拜有錢人改為仇視有錢人例如「佔領華爾街」(在香港是「佔領滙豐銀行總行」)、在名店門前示威、抗議地產霸權等。
上述不滿情緒如不好好處理,恐怕造成日後社會動亂。香港既沒有喬布斯把蘋果變成6000億美元市值的公司,亦沒有蓋茨將微軟發展成為全球最大軟件公司,更加沒有facebook創辦人。
--------------------------------------------------------------------------------
香港富豪習慣把財富放在房地產上,有所謂「一舖養三代」的觀念。1970年前市值幾十萬元的舖今天市值超過1億元,貴租不但對弱勢社群形成迫害(他們唔係買貴樓便需交貴租)。亦扼殺大部分港人的創新精神。沒有研發同創新,香港經濟又如何繼續進步?(過去20年有High-Tech揩嘢、Low-Tech撈嘢之說)。輕視研發同創新、熱中房地產投資的作風更由香港傳入中國教壞內地同胞。《信報》過去每年做香港「十大富豪榜」起碼有八個超級富豪是從事房地產投資的,反觀2011年美國「福布斯」100個美國富豪中只有4個從事房地產(而且排名十分後)。
--------------------------------------------------------------------------------
許多人認為投資是為了退休。部分朋友到了50歲已擁有八位數字因此提早退休了。十多年過去發現他們「老咗」兼「遲鈍咗」!個人認為投資應該是一生一世,透過投資令人關心社會上發生的一切,令你心境保持青春因此長命百歲。
投資令心境青春
畢非德今年仍未退、李超人仍在做、邵老六超過一百歲才考慮退休。你50歲便退休早唔早啲呀!在30歲前投資應本小利大,努力令本金保持每年上升30%因為你輸得起。50歲前本大利大,努力為本金爭取每年上升20%。60歲前應本大利小,努力為本金爭取每年上升10%。60歲後便隨心所欲以保本為主(即跑贏通脹率)。
投資話易唔易、話難唔難。例如樓市在1990年前是升七跌三(升七年跌三年),1990年後逢七改變,例如1990年到1997年上升、1997年到2003年回落、2004年到2010年上升、2011年下半年起又回落。
至於股市黃金交叉點及死亡交叉點十分有用,已打贏好多所謂專家。上升之時一般升幅是前跌幅61.8%、93.5%或126%,例如這次由16000多點上升第一站在21000點完成61.8%升幅。黃金同商品回落期20年,上升期15年,這次由1999年起步理論上在2014年見頂。只要學會上述幾招,60歲前你已成為小富,到時可隨心所欲。
■多謝文化傳信集團榮譽主席李柏思捐十萬元、Joey Leung祝太太生日快樂捐二千元、Lee Shuk Po捐二千元及Suki Wong捐一千元給農家女學校,已代為存入農家女香港銀行戶口。在此亦多謝特區政府今年批准北京農家女成為香港慈善機構,即今後各位捐款可獲特區政府扣稅。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