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19日星期一

信報 投資者日記 - 能源世界大變身 物極必反天然氣

‧安穩就業是全人類共求目標,但面對失業問題,各國政府卻捉錯用神,忽略了企業與就業機會就好比馬與馬車,馬車不前卻只顧修車,豈能對策下藥?JohnMauldin 在B1 頁「前沿思考」以美國實況剖析就業問題。

‧每一件嚴重事故的背後,在事前必曾出現過29 次輕微事故、300 次未遂先兆,以及1000 次事故隱患。溫天納在B14 頁「納論招言」從企業老闆言行舉止及財務危險訊號等好方面,歸納企業爆煲出事前種種徵兆,教大家趨吉避凶。

‧懶得動腦筋的人不能玩,情緒平衡不住的人不能玩,妄想一夜致富的冒險家不能玩,自認叻仔者更不能玩。連贏18 個月不代表能連贏18 年,賠掉資金換來的是顯淺不過的教訓。B15 頁「金融圈內」一個全職操盤過來人的反思。

3月18日,周日。上星期,老畢通過不同資產之間的相關性,分析市場風險胃納這陣子的變化,發現同是risk on,以往幾乎萬無一失的「起手式」美滙弱勢,在這輪risk on中大大「走樣」,美滙美股同步上升,而商品外幣亦不像過去兩年般一起走俏。從美國十年期債息上周突破200天線後並無回頭迹象,資金有繼續流出安全資產覓息覓食之勢。這一刻,誰是贏家?

加幣跑贏澳紐有理

個人相信,此番risk on,資金流向重心有向美國傾斜的勢頭。這非但見於美股強勢畢露,莫說像樣的調整,標普500指數年初以來只有一個交易日跌逾1%,還因為按中美歐幾個主要經濟體「歸邊」的資產類別,同樣清楚反映美國一枝獨秀的現象。近日所見,與美利堅關係密切的資產,比開口埋口背靠神州的市場,強弱對比漸見鮮明。港股時不時被A股拖後腿、澳元遭炒家離棄,跟中美之間的消長大有關係。

一個最能彰顯資金貪新厭舊愛美惡中的訊號,是高息貨幣走勢的分野。澳紐加三大港人至愛外幣,過去兌美元同上同落難分軒輊,惟三幣之間仍有強弱之別。過去一年半載,加元相對澳紐以偏弱的時候居多。然而,近月形勢開始改觀,加幣「上口上力」後來居上,過去一個月更加優劣立判,澳紐元以多個身位跑輸,兌加幣交叉滙價皆向下走【圖】。

中國好澳洲好(澳紐猶如孖生兒,滙價如影隨形,中國好紐西蘭自然也好),加拿大雖同為資源出口大國,但澳紐加三大高息幣過去兩年之所以榮辱與共,皆因三者在risk on/risk off中同生共滅無分彼此。可是,這一切俱立足於美滙強弱,「主旋律」不變,「和聲」便能跟隨風險胃納同上同落,屢試不爽。

如今情況卻是,美滙美股齊現強勢(過去是此起則彼落),在主旋律出現變奏下,唱和聲的澳紐元音調大為失準,而另一把聲加元卻有板有眼,跟美滙美股如魚得水琴瑟和諧。

頁岩氣有利有弊

貨幣強弱不過是經濟表現的縮影,楓葉國背靠美利堅,在大勢向美國傾斜的此刻盡享天時地利;澳紐在地理上雖不似香港般背靠中國大陸,惟這兩個資源出口國對神州依賴之深,只怕不下於本港。中國好澳紐好這句話若錯不了,那麼反過來看,澳紐不好,中國又能好到哪裏?資產相關性移形換影,不過是市場對主要經濟體優勢消長改觀下的正常反應,投資者進行資產配置時,不妨對此多加注意。

講開美國,有一點不能不提。時至今日,老畢相信港人中不少已聽過「水力壓裂」(hydraulic fracturing)技術飛快發展,令過去既不可望(深藏地底岩層)更不可採(技術不足無法進行鑽探)的頁岩氣(shale gas),過去幾年在美國大量開採投產。這項發展有利有弊,從好處着眼,美國坐擁的龐大已探明天然氣儲量,隨着水力壓裂廣泛應用而得見天日;從壞處出發,天然氣價格一挫再挫,與原油各走極端,油價今天五倍於十年前水平,氣價跟五年前相比卻狂瀉八成以上,目前每百萬立方呎(MCF)僅3美元多一點,與十年前看齊!以商品牛市中獨一無二的「孤息」來形容天然氣,並不為過。

老畢認為,頁岩氣革命是能源世界中一個名副其實的game-changer,既具改變能源市場面貌的巨大潛力,從投資角度出發亦足以為深信天然氣「危中有機」者創造可觀回報,大有一談價值。

在頁岩氣大規模投產前,天然氣相對傳統化石燃料(fossil fuels)並無任何價格競爭優勢,天然氣相對石油和煤雖有比較潔淨因而對環境生態損害較小的好處,惟發電廠以氣代煤、運輸工具以氣代油的誘因似有若無,業者說多做少。近年,發電廠燒氣比例激增、公共交通工具營運商大規模引入天然氣的例子,在美國時有所聞;這一切,皆拜頁岩氣革命所賜。

然而,從投資角度出發,油價以至煤價在商品牛市中大蒙其利節節上揚,雖經歷過金融海嘯經濟衰退,但今天油價已逼近2008年夏季的歷史高位,天然氣卻重返十年前水平。天堂與地獄,想來不過如此;這一切,同樣拜頁岩氣革命所賜!

老畢相信,物極必反乃放諸任何事皆準的硬道理。投資者總愛回首前塵,後悔不在油價10美元、金價300美元、蘋果股價50美元時大手購入。縱觀當今市場,天然氣也許是少數能讓此類自怨自艾之輩報卻「一箭之仇」的資產。

先看一條「橙同橙比」的數。一桶石油容量約600萬個英熱單位(BTUs),而天然氣常用的計算單位百萬立方呎(million cubic feet,MCF),則相當於100萬個BTUs。換句話說,一桶石油(600萬個BTUs)相當於6個MCF。那等於說,假設油價與氣價等量齊觀,把每MCF氣價乘以6,就是以同一單位(每桶或600萬個BTUs)顯示的石油和天然氣「等價」(parity)。也就是說,油氣若「等量齊觀」,油價應為氣價的6倍。當然,商品價格受不同時候的供求以至其他因素左右,沒有什麼等量齊觀可言,但以油價為分子、氣價為分母計算出來的油/氣比率,其升跌足以反映石油與天然氣這兩種能源的相對強弱。目前油/氣比率處於34水平(106/3.12=34),意味把比較基準統一為每桶(600萬個BTUs),油價相當於氣價34倍,差不多為按「等價」(每MCF氣價乘以6,目前約18.72美元)計算的油/氣比率的6倍!

油/氣比率見貴賤

這當然不等於說,石油和天然氣「合理價」均為18.75美元,而是從油/氣價格高達34倍的比率,可以看出當前油價之「貴」、氣價之「賤」!

必須一提的是,抱着油/氣比率逐步縮窄這個觀念進行買賣的投資者,過去幾年吃盡苦頭,理由是油價一漲再漲而氣價低處未算低,油/氣比率由15倍升至25倍,再從25倍「爆」上接近35倍,兩者差距愈來愈遠,鍥而不捨博油/氣比率收窄者,輸到入肉不在話下。

頁岩氣大量開採造成供過於求氣價慘跌,許多生產商眼見無利可圖甚至蝕本經營,早有打退堂鼓之意。然而,當初簽下的合約必須完成,以致供應遲遲未見回落。不過,與全盛期相比,新的投資和開採活動已大大減少,隨着發電驅車以天然氣取代煤油趨勢持續,需求可望大有支持,天然氣供求步向均衡、氣價走出低谷這一天,老畢看已愈來愈近!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