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五美國公布了12月份就業情況,非農職位按月新增二十萬個,數字不算標青;去年全年幾乎每月都有十餘二十萬個增長。不過,失業率急跌至8.5%,令盲目看死美國的經濟師和分析員大跌眼鏡。
大家知道,美國樓市以至該國甚至全球經濟能否真正復蘇,就業市場最為關鍵。
本文繼上周的美國樓市後,從另一角度──就業,作深入剖析。
美國失業率算法有六,由最狹義的U-1到最廣義的U-6,賣報紙上電視的是U-3。U-6計入兼職者,相當於本港的「失業率+就業不足率」。去年好些月份見職位增長,但失業率卻不跌反升,剛剛一年之前,拙文「就業無望等錢派 持續救濟成常態」便以「合約、散工」來解釋一番。
事隔一年,這個現象其實無甚變化:觀乎U-6與U-5差距大致穩定可見,「合約、散工」現象依然普遍;不過,從U-1到U-6皆自2009年10月見頂回落至今可見,毫無疑問,失業與就業不足均在改善當中,尤是後者【圖1】。
失業與就業不足正改善
看失業情況有幾結構性差,除了「合約、臨記」的比例外,「日日攤响屋企等米路」的嚴重程度是另一指標。觀圖所見,失業五周以下的人數早於2009年前已一路減少;失業五至十四及十五至二十六周兩組人數,亦早於失業率見頂前半年開始回落;至於失業逾半年的亦自2010年4月起跌至今【圖2】。失業五周以下的人數過去兩年來拒絕再跌,是否意味有何不妥?非也。縱於2007年就業狀況最佳之時,五周以下及五至十四周兩組失業人數亦各二百多萬人,與今天境況相若。目前要等的是另外兩組的人數慢慢回落。
繼就業不足、失業過久後,還有一個反映就業狀況有幾差劣的數字──放棄求職。觀圖所見,這個數字早於2010年年底見頂【圖3綠線】,但近年徘徊於一百萬人左右,未見續跌;2007年最好景時,數字近四十萬人,而自1994年有紀錄以來,數字多於三、四十餘萬。
換言之,海嘯後有五、六十餘萬人放棄求職,以一億五千多萬勞動人口計,相當於推高失業率0.3%至0.4%;但這並非大數,顯然不是失業率水平高低的關鍵。從欲工作的非勞動人口(黑線)在跌可見,「日日攤响屋企等米路」情況已改變。
剛畢業者影響較大
要看各個環節的失業狀況,可按職業(occupation)與行業(industry)拆分細項:前者以工種劃分,須知藍領行業也有白領工種;後者按行業劃分,不理工種是文是武。按工種分,各種各類的失業率早於2009年年中至2010年年初見頂;從前失業率較高工種,如建築保養、運輸物流等,近年失業率顯著改善;反之,如管理專業、銷售文職等工種,失業率改善較小【圖4】。要留意近月樓市再度轉弱,相關工種失業率即見顯著回升。
縱再按行業劃分,也同見各行各業的失業率於2009年春到2010年秋的年半間見頂【圖5及6】。失業率特高的行業如建築、農業,近月數字惡化回升,但人數不多,以過去十二年(有紀錄以來)的平均失業人數計,僅佔一成半(13.5%+2.0%=15.5%,圖中標籤括號內的數字)。佔比最重的兩個行業──批發零售及製造業,失業率在跌;這亦見諸上述按工種劃分的數字:最大兩類工種──銷售文職及文職均跌【圖4】。大工種、大行業的失業率跌是好現象,只是失業率屬滯後數字,難知跌勢能否持續。
再按年齡劃分,也見各年齡層的失業率早已見頂回落【圖7】,包括青少年組羣,且跌幅顯著。近月跌不下去的是20至24及25至34歲兩組,可見剛畢業及經驗淺的,在海嘯衝擊後較受影響。還有20至24歲失業率近月先行回升,接着到25至34歲,這遲來先走(last in first out)之象或意味勞工市場再度轉差,升勢是否持續值得留意。
按學歷劃分,學歷愈高、失業率愈低是意料中事【圖8】;然而,學歷高的一羣,失業率跌幅並不顯著,反而中學以下的卻大幅改善。重溫圖4及圖6,亦見管理專業、金融(青線、紅線)之失業率跌得小,可見此等高學歷工種、行業乃海嘯衝擊重災區,至今仍未顯著復元。2007年好景時,大學畢業的失業率2%;今仍高於4%(藍線)。
上述八圖皆為失業數字,很滯後的,對於了解美國勞工市場有用,但無助於前瞻。很多人以為申領失業救濟是領先數字,但其實不然。有史以來,四星期持續申領救濟與失業率大致同步,無領先作用【圖9】。反而與失業率同日公布的非農職位按月增長,卻顯著領先失業率十個月【圖10】;時差原因舊作曾述,這裏不贅。觀乎近五季以來,按月職位增長皆穩步於十餘二十萬個上下,不難預料,滯後的失業率亦很可能於今年續跌,但愈跌愈慢,於8%前穩定下來。至於下個方向是升是跌,要看領先指標(如樓市)。
緩慢回落屬正常
本文所見,美國失業率確在改善,且是全方位的改善。一如股市、經濟急跌慢升,在一上一落的周期上,失業率也是急升而慢跌的,故近年失業率緩慢回落,實屬正常。不過,較諸過去三次(1982年、1992年、2003年)的回落,今次顯然奇慢,似1975年那次。
在「還是較似滯脹潮」一文中,已指目前猶如34年前(1978年),在供應過剩、價量應跌,但因政策強行阻止而應跌不跌下,除非需求無故回升,不然只會拖長調整。一如1978年至1980年這兩年半內,道指八試八百點樓下,調整拖長遂致多底格局【圖11】。又如2001年至2003年同樣約兩年半內,本港受外來衝擊後被聯滙拖長調整,結果港股三試八千幾點樓下才完成造底【圖12】。至此大家應知,一味QE放水,只會拖長來衰。
交通銀行香港分行市場部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